有爱好吟诗,哈佛汉学博导情定北大神童才女 2017北大光华分数线

  2007年11月6日,复旦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及夫人哈佛大学东亚系田晓菲教授正在作一场关于古典文学的学术讲座,这对汉学界的神仙眷侣珠联璧合、妙语连珠、见解独到,深深感染了在场听众。然而,更令台下热情洋溢的学子们惊奇的是那位外表优雅、充满才情的年轻女教授居然是他们少年时代共同的偶像――曾经的天才少女田晓菲。
  这位曾在中国红极一时的神童诗人,9岁出版诗集,13岁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与诗人海子齐名的她在16岁时为北大90年校庆所作的《十三岁的际遇》被选入初三语文教材,成为千万学子心中的偶像。18年前,田晓菲远渡重洋求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却没想到,这些年田晓菲已悄然完成了从诗人到学者的蜕变,她不仅在哈佛大学创造了很多纪录,还在大洋彼岸演绎了一场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唐诗为媒,北大才女哈佛偶遇爱情
  
  田晓菲1971年10月出生于哈尔滨,后随父母到天津,受从事文学工作的父母的影响,5岁就在天津市文联大院学习古诗,9岁时出版了诗集《绿叶上的小诗》,12岁获中国少年科学奖特别奖,13岁又出版了一本诗集《快乐的小星》,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13岁这年,田晓菲还在读初三即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成为当时中国红极一时的神童。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田晓菲远赴美国求学,1991年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后,年仅20岁的田晓菲来到哈佛大学攻读比较文学系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
  刚到比较文学系,田晓菲就得知她的导师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斯蒂芬・欧文,中文名字叫宇文所安。一天,宇文所安约田晓菲到办公室见面。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浓烈的烟草味飘了出来,屋内一个人手里握着一柄木制的烟斗,正怡然自得地吞云吐雾。田晓菲大吃一惊,要知道,在美国,室内都是禁止吸烟的,哈佛的规定尤其严格。而在宇文所安办公室的窗户上竟然安装着一台小型排风扇,以供他将烟雾排出去。这显然是哈佛大学对他的特许,此人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可见一斑。
  见田晓菲进来,宇文所安上下打量了她几眼,示意她坐下。田晓菲被烟熏得迷迷糊糊,宇文所安说什么也没听太清楚,只管点头答应。可是当宇文所安说“你的故事我知道,不过在我这里,聪明是最不值钱的”时,田晓菲猛地惊醒了,她抬头直视宇文所安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会勤奋的,我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十几岁时写了些一鸣惊人的东西,后来就暗淡下去,终其一生都被这些青少年时代的作品所定义,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作家,这都是很悲哀的。”看着田晓菲眉下倔强的眼神,宇文所安微微一笑,这个女孩果然不同一般。
  从宇文所安的办公室出来,田晓菲决定了解一下给了她一个“下马威”的教授。她找到宇文所安的著作,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简历:斯蒂芬・欧文,中文名宇文所安,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1972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执教耶鲁大学。1982年任教哈佛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著述丰富,是哈佛最有声望的汉学家。《初唐诗》、《盛唐诗》和《晚唐诗》三部研究唐诗的著作,在西方汉学界无人堪比。田晓菲决定就从这三部著作读起,读着读着,她很快被深深吸引住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精微感觉,让她惊叹。从5岁开始读诗的田晓菲自认为对中国的诗歌非常熟悉,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可是一个外国人对诗歌字字句句的推敲却令她汗颜。
  一天黄昏,田晓菲在校园遇到了散步的宇文所安。宇文所安邀她一起散步,田晓菲趁机讲出自己对他的著作的理解。共同的爱好让两个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经过这次长谈,宇文所安对这位充满灵气的中国才女产生了好感,决定好好栽培她。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几乎无话不谈。田晓菲发现严谨稳重的宇文所安其实有一颗顽童般的心,他经常不拘小节地和周围人开玩笑。正因如此,20多岁的田晓菲和40多岁的宇文所安交流起来没有丝毫的年龄距离感。
  在宇文所安的悉心指导下,1998年,田晓菲顺利博士毕业,到位于纽约州的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理教授。1999年,又被康奈尔大学东亚系聘为中国古典文学助理教授。
  离开哈佛后,田晓菲和宇文所安通过电子邮件继续交流文学,他们都是对方作品的第一读者。空间的分割,并没有阻挡这对知音的交流,反而让他们彼此更加珍惜。宇文所安发现田晓菲的影子越来越频繁地光顾他的头脑,每每夜深人静,他的眼前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田晓菲的影子。他知道自己爱上这个中国女孩了。
  
  运筹帷幄,文学达人搞定岳丈
  
  一天,田晓菲照旧打开宇文所安的邮件,却只看到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田晓菲细细读过,心中闪过一种异样的感觉。
  第二天,田晓菲接到宇文所安的电话,宇文所安说:“我刚学会念一首诗,念给你听。‘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这是田晓菲10年前做的诗,今天居然被宇文所安找出来,让她心中百感交集。宇文所安念完后,轻轻地说:“你就是我心中那一滴纯洁的甘露。”面对宇文所安的表白,田晓菲愣住了,接下来的一整天,田晓菲都心神不宁。
  一个星期后的傍晚,田晓菲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宇文所安。他看起来有些憔悴,进门就说:“我晚上睡不着,干脆飞过来找你聊天,你不会拒绝吧?”那天,宇文所安和田晓菲谈了很多,并第一次谈起他的过去。宇文所安告诉田晓菲,14岁那年,他在巴尔的摩图书馆随手翻阅,第一次看到了中国诗集,从那一刻起,他喜欢上了中国诗。在古籍堆里钻研了数十寒暑,一般人只知道唐诗三百首,但是他读过的唐诗却已超过一万首。宇文所安深情地说:“我现在才知道,从我爱上中国诗歌开始就注定了这场与中国才女的缘分,我多年与中国诗歌的苦恋都是为了能和你相遇。”这番话彻底打动了田晓菲。从此,这对恋人开始了康奈尔大学与哈佛大学之间漫长的恋爱。
  很快,宇文所安和田晓菲开始商量结婚事宜了,可是要娶这位中国才女,得先通过未来岳父岳母的同意。一天,田晓菲试探着在电话里对父母说:“我有个男朋友,是个美国人。”电话那头马上紧张起来:“做什么工作的,外国人可靠吗?”“是个教授。”田晓菲连忙说。“已经是教授了,那多大岁数了?你还年轻,千万不要被人骗了。”父母更紧张了,吓得田晓菲赶快打住,说:“爸、妈,我开玩笑的,别当真。”
  谁知过了几天,父母打电话说:“晓菲,爸妈想来看你了。”田晓菲明白,父母是不放心,要亲自来考察未来的女婿。宇文所安得到情报,急切地向田晓菲打听未来岳父母的喜好,准备提前做好准备。宇文所安认为要让田晓菲的父母觉得自己非常尊重和喜欢中国文化,决定先突击中文和中国饮食。
  宇文所安本来就能说一些中文,所以第一点并不难。中国菜平时他也吃过一点,但田晓菲告诉他,吃中国菜首先要学会用筷子。要用惯刀叉的宇文所安拿筷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顿饭下来,菜都被田晓菲吃完了,宇文所安还在与一粒丸子较劲,逗得田晓菲眼泪都快笑出来了。苦练一个星期的筷子夹花生米,总算有点像模像样了。接下来,宇文所安决定学做一样中国菜,他选的是蒜头鸡翅,因为田晓菲说她母亲爱吃,攻下丈母娘是最关键的。田晓菲负责品尝和提意见,在她对鸡翅彻底失去兴趣后,宇文所安的这道菜总算做得对得起食客了。
  一切准备就绪,田晓菲的父母也到了。田晓菲决定先不让宇文所安出现,自己做好铺垫,看情况再安排他们见面。果然,安顿下来休息好后,爱看书的父亲就被女儿有意放在桌上的一本书给吸引住了,那是宇文所安的《初唐诗》,田晓菲故意翻译了几章精彩的内容放在书里夹着。田父果然上当了,他看得很入神。田晓菲问父亲:“你觉得这个外国人写得怎么样?”田父说:“不错,外国人能把中国的古诗读得这么精细很难得。”又问:“作者叫什么名字?”“宇文所安。”田晓菲不动声色地说。“还取了个这么怪的中国名。”田父嘀咕道。第二天是几章《盛唐诗》,第三天是《晚唐诗》。这天吃饭时,田父忍不住埋怨女儿怎么不一本本翻译完,那么一两章让他看着难受。
  田晓菲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决定安排宇文所安上门。田晓菲父母得知这天要见准女婿,一大清早就准备开了,但是当年龄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宇文所安站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大吃一惊。接下来,田父钻进卧室不再出来了。宇文所安像热锅上的蚂蚁跟着田母转来转去,用刚学会的中文套近乎。田母拉不下面子,勉强应付着。田晓菲示意宇文所安不要着急。
  吃饭时,等大家坐好,田父终于出来了。宇文所安熟练地拿起筷子,田父有些惊讶地抬头看了他一眼。田晓菲趁热打铁,喊了一声:“宇文所安,别客气,尝尝我妈的手艺。”这一喊非同小可,田父吃惊地抬起头盯着宇文所安,然后看看田晓菲。田晓菲赶紧说:“他就是宇文所安,那三部书的作者。他可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田父知道上了女儿的当,半天没做声,过一会儿忍不住说:“这个中国名字怎么取的?”宇文所安赶紧解释说:“‘宇文’是胡人姓,‘所安’则出自《论语》的‘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名跟姓加在一起,有胡汉融合的意思。伯父,你觉得怎么样?”田父心中不由得为这个独特的名字叫好,口里却说:“不怎么样,听起来还是像外国名字,怪怪的。”宇文所安急了,连忙说:“真的不好吗?那怎么办,这个中国名字比我的本名知道的人还多,我要改也来不及了。”见宇文所安一副认真的模样,一旁的田母忍不住笑了。
  第一次交锋未分胜负。过了几天,宇文所安邀请田晓菲父母去自己家做客。一走进宇文所安的客厅,立刻有一种回到中国的感觉。无论硬木座椅,还是柜子屏风,都是非常地道的明清老家具。墙壁上还挂满了中国的字画。田晓菲的父母立刻被吸引住了,一件件看得非常仔细,宇文所安见状得意地一一介绍这些老家具的故事来历。很快,交谈的气氛融洽了许多。
  快到吃饭的时间,宇文所安亲自下厨,中西结合地弄出了一桌子菜,其中就有他最拿手的蒜头鸡翅。田母很意外,忍不住称赞道:“你居然会做中国菜。”田晓菲见状,绘声绘色地把宇文所安学用筷子、学做中国菜的过程讲了一遍。田母忍不住笑了起来,田父的表情也放松了。他发现尽管宇文所安名声显赫,学识深厚,却为人随和、谦谦有礼,看上去十分可亲、可爱。宇文所安见时机成熟,真诚地说:“遇到晓菲,我觉得找到了真正的知音,我们有共同的兴趣,这真的是一种缘分。我愿意为晓菲做任何事。”
  回到家,田晓菲向父母汇报了两人的恋爱过程。田父叹了一口气说:“看得出来,宇文所安对你不错,你们能在生活上和事业上互相帮助就好。你如果想好了就自己决定吧。”
  得到了父母的应允,田晓菲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不久,她和宇文所安在哈佛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知音难觅,哈佛情侣比翼双飞
  
  婚后不久的一天,宇文所安告诉田晓菲一个好消息,鉴于她在中国文学上现有的成就和发展潜能,哈佛大学东亚系向她发出邀请,聘请她到东亚系担任讲师。
  2000年,田晓菲接受了哈佛大学东亚系的聘请,重新回到母校,回到了宇文所安的身边。
  在家里,田晓菲和宇文所安开始了真正的婚姻生活。这时候,田晓菲发现婚前父母担心跨国婚姻存在的文化障碍,在她和宇文所安之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熟悉、喜爱中国文化的宇文所安很乐意欣赏和接受妻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东方特色,而田晓菲也乐于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启发自己的灵感。语言和文化上的互补使他们在事业上相辅相成。田晓菲的英文作品常常让宇文所安来作序,田晓菲则将宇文所安的英语著作翻译到中国,让宇文所安在中国拥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读者。
  互为知音的他们在生活中相亲相爱,学术上相辅相成,在短时间内成果丰厚,各自出版了多种学术著作,成为学术界令人敬佩的一对夫妻。
  2005年7月,因学术成就斐然,田晓菲开哈佛先河,从讲师跳过助理教授直接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2006年9月,田晓菲再次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年仅35岁的她,成为该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这对名满天下的眷侣,常常双双被邀请出席学术活动。
  2007年11月初,应复旦大学邀请,田晓菲和宇文所安到上海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学活动。其间,人们发现虽然宇文所安会说中文,当他发言时偶尔还是有点词不达意或是夹杂英文,坐在身边的田晓菲总会适时替丈夫翻译兼补上正确的意思。每当这时,宇文所安就在一旁怡然自得地抽着烟斗,温柔地看着妻子,两人的默契羡煞旁人。
  如今,田晓菲和宇文所安在哈佛大学这所著名学府里比翼双飞,宇文所安也极力为推广中国文化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规划。没有人怀疑宇文所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因为这是一个为了理想永不停歇的男人,而且还有田晓菲柔情似水的爱情给他神一般的力量。
  (本文谢绝转载、摘录)
  编辑 / 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