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系所评鉴的特点与不足】 大陆如何考取台湾大学

  摘要: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的推动是台湾教育史上深具意义的事。本文介绍我国台湾高校系所评鉴的现状,分析其特点与不足,为大陆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院校 系所评鉴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06-02
  
   伴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扩充,台湾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普及教育。据统计,1999年到2008年期间,台湾公私立大专院校数从137所增加到164所,公立大学数也从21所倍增到42所。为了确保大学品质,台湾行政部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其中高校评鉴工作最具代表性。高校评鉴主要有校务评鉴和系所评鉴两种。系所评鉴相当于大陆的高校专业评估或认证。在台湾,尽管每个系所设立之初都经过严格审查,但设立后的运作和发展能否维持原先设立的宗旨,尤其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课程、师资等品质管控上,有无达到一定水准,都需要加以考核监督,系所评鉴正是品质管控的利器。
  一、系所评鉴工作的简要概况
  2005年台湾“教育部”与163所大专院校共同捐资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办理高等教育评鉴事宜,并以系所为受评单位,五年为一周期,评鉴78所一般大学校院(不含技职院校)的全部系所,其结果与退场机制、招生名额、经费补助政策及学杂费调整挂钩。截止2010年,已完成最后9所军警学校的系所评鉴,2011年将完成新一期校务评鉴(侧重评鉴学校行政),同时从2011年到2015年将要开展第二期系所评鉴。从评鉴结果看,2008年上半年,已经完成45所高校1480个系所和班(系所共1111个)的评鉴工作。通过者1200个,约占总数的81%,待观察者233个,约占总数的16%,未通过者45个,约占总数的3%。[1]
  那么,台湾大学院校的系所评鉴是如何实施?其评鉴程序与方式如何?其评鉴标准是什么?现将大学系所评鉴制度内容,分从评鉴目的、评鉴方式与程序、评鉴项目和评鉴结果简单说明如下:
  1.评鉴目的
  台湾高校系所教学评鉴目的在于强调品质保证与品质改进,有助于淘汰品质欠佳的系所,并促使学校与教师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给学生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各大学系所质量之现况。
  (2)判断与建议大学各系所质量之认可地位与期限。
  (3)促进各大学系所建立质量改善机制。
  (4)协助系所发展办学特色,迈向卓越。
  (5)根据评鉴结果,作为政府拟定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之参考。
  2.系所评鉴方式与程序
  系所评鉴方式采用一所大学所有学系和研究所于同一年度同时接受评鉴。各系所评鉴可以在下列三种方式择一进行:
  (1)系所独立接受评鉴。
  (2)共同评鉴:具专任师资四人以下系所,共同接受实地访评,分别认可结果。
  (3)联合评鉴:不具有专业师资系所,具有专任师资系所联合,接受实地访评,共同认可结果。
  系所评鉴在程序上,依次为系所准备作业阶段、系所自我评鉴阶段、评鉴委员实地访评阶段和各校提出意见申覆,公布评鉴结果。
  3.系所评鉴项目
  台湾大学院校系所评鉴根据系统化评鉴理念,本着八个评鉴原则,确定有五个评鉴项目,每一项目由基本效标和加分效标构成。五个评鉴项目如下:
  项目一:目标、特色与自我改善。
  项目二:课程设立与教师教学。
  项目三:学生学习与学生事务
  项目四:研究与事业表现
  项目五:毕业生表现
  其主要内容包括:系所开课能否满足学生要求,师资是否充足,课程有没有兼顾理论与实践,是否根据学生的回馈意见改进教学,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学生奖助学金与工读情况,系所行政支撑与行政效率,学生学习辅导、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对系所的满意度等。[2]同时五大评鉴项目之参考效标又分“基本”效标和“加分”效标两大类。
  4.评鉴结果
  系所评鉴结果采用不排名、不做校际比较的“认可制”,把结果分为“通过”、“待观察”、“未通过”三种,获得认可者给予“通过”,未获认可则给予“待观察”和“未通过”。评鉴为“待观察”和“未通过”的系所如果对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对于办学不佳而且达不到评鉴要求的“系”、“所”教学机构,将退出招生市场。其中,“不通过”者,分为两级:一级为教学品质非常不好,这类“系”“所”将被停止招生。另一级是“不通过”但留一个观察期改进,要求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品质,第二年继续追踪评鉴未达标者,第三年将勒令其“退场”。[3]认可制关注系所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系所根据其设置的办学宗旨和目标,依据评鉴指标,自我证明达成办学宗旨与目标的情形,同时检视系所是否建成完善的自我评鉴和自我改善的机制。[4]
  与台湾的认可制不同,大陆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则采取等第方式公布其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等四种。相比而言,台湾的认可制更具有人性化。
  二、系所评鉴之特点
  1.尊重办学自主,强调办学特色
  与大陆高校自上而下的评鉴制度不同,台湾的系所评鉴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行为,它是由民间的评鉴机构来负责实际执行,“教育部”从以往扮演主导者及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规范者及监督者。系所评鉴没有一个统一刚性的借鉴标准,而是非常强调系所的目标定位和特色。所以,评鉴的主体是高校系所本身,而不是执行标准的行政部门,这样有利于系所发挥自身优势,办成特色和水平。
  2.强调公平公正,注重平等交流
  台湾系所评鉴秉承专业、客观、透明的原则,倾听系所的声音。为确保评估的公信力,保证评估过程公平公正,评估中心要求所有评估委员签署“利益回避保证书”。整个评鉴活动还注重平等交流,在程序设计中,允许系所有申诉的权利。即系所若对评鉴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评鉴中心基金会申诉委员会就会按照程序受理。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完成的45所高校1111个系所评鉴中,有451个系所提出申诉,占总数的40%以上,其中涉及事实不符或违反程序的申诉意见达到3256个。这些申诉意见中,有近20%的意见被学门委员会采纳,80%的意见被驳回,9个系所申诉后评鉴结论得到全部或部分更正。[5]与大陆评估工作中拉关系送礼的不正之风不同,台湾被评系所虽然也希望得到较好的评价,但并没有视评委为钦差大臣,评鉴委员也视自己为没有高高在上的官,而是以俭朴、务实、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来工作。
  3.注重过程与发展
  台湾高校系所评鉴方案共有5大一级指标和43个考察点,这些指标和考察点都是定性描述,重视系所的发展和过程。2009年国立台湾大学兽医系(所)评鉴中,委员们就多次提到该系(所)师生比例太小,课程设立不合理,教师教学与研究负担过重,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呼吁学校加以重视并优先解决。甚至还提到该系所的实验室不应该放置锅炉等危险器具,照明不足,换气不够,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等。除了这些,评鉴委员最重视的是系所发展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和特色,以及对于自定目标所采取哪些短期和长期的策略,以及实现程度。比如对于兽医系所的办学理念,评监委员建议其教学目标可明确定位为培养伴侣动物医学领域的人才,突出该系所的办学特色与专长。
  三、系所评鉴之不足
  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台湾高等教育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评鉴制度的基础上,立足本地高校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评鉴之路。但是,“初生之物,其形比丑”。系所评鉴作为台湾评鉴制度中的一种新模式,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校际间的遗留效应,即在同一时期接受评鉴的学校,前一所受评学校的评鉴结果常会影响到后一所受评学校的评鉴结果;中国人讲究人情,在评鉴时就很少人具体讲出别人不好的地方,甚至讲出后因对方不能接受而彼此都不好意思;评鉴工作虽说是找专家学者,但多为临时委托,受托者不见得有时间准备或保持客观,甚至到了最后评鉴结果出来了,教育部在处理评鉴结果时也可能有保留;[6]还有过于强调国际化,全盘移植国外经验;评鉴结果公布排名,造成大学间的恶性竞争;评鉴访视项目过多、评鉴资料库未能统合;实地考察评估的时间偏少,委员听课和考察教学条件等活动走马观花;过于重视学习自评材料提供的事实和依据。
  对此,有台湾学者指出系所评鉴仍须立法,以增加其评鉴依据,例如,未达通过的系所,教育部要有轻重,来对学校招生名额做减招或挺招之处分,因各校系所未通过的项目标准是会有所差异的,若都一致减招百分之五十,有点不公平。评鉴指标仍可增加其差异性,虽评鉴结果有让系所提出申诉,但申诉的学校大多是从未通过变成观察,若能直接设置不同评鉴指标,则可大幅度减少这样的现象产生,因每个学校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教育本质,因而大学院校应展现出多元的特色。[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台湾系所评鉴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在指标体系,评鉴方法、理念和过程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在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我们应该学习其公平公正、务实求真的精神,开创新一轮评估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振天,台湾高校系所评鉴活动感想[J],中国高等教育,2010(6)40-42.
  [2] 赵洪,系所评估――台湾大学评估的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52-53.
  [3] 金诚.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新进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53-55.
  [4] 金城.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J],高教探索,2008(3)58-61.
   [5] 同[1]
  [6] 颜秀如.我国大学评鉴政策争议之探讨[J],台东大学教育学报,2004,15(2),1-22..
  [7] 任俊娴.大学系所评鉴之检视与改进策略[J],铭传教育电子期刊,2009,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