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17-01      中学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标,而是通过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认真体验,使其内心情感渗透到作曲家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其身心就不断地得到愉悦,从而使心灵得以升华,并由此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创建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中学阶段音乐课教学除传授基本乐理之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感悟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之美,含义有三:一是音乐本身存在着优美、雄壮悲哀等多种不同的美,这些不同性质的美感,激起人们相关的情感;二是音乐之美本身,存在高下、良莠等层次之别,这些不同层次的美感,联系着人们崇美向善、疾恶憎丑的深度和力度;三是音乐之美,通过联想、通感等作用,相对于非音乐的丑,从而使音乐之美的意义与作用获得了“弥散性”,进入音乐之外无限宽广的领域。中学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音乐精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活动,使受教育者接受各种音乐美的熏陶,丰富充实其情感世界,增强分辨不同层次音乐美的能力,提高分辨音乐高下,良莠的能力和水平,使其精神境界日趋高尚,进而增强对一切事物真假、美丑、良莠的辨识能力,培养热爱真善美和憎恶假丑恶的思想感情。
  要体验音乐美,必须引导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音乐中去,随着旋律的流动展开丰富的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才能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用音乐要素对旋律进行分析,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感觉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之水一样汹涌澎湃,一往无前。学生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边分析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体验音乐艺术之美。如《长江之歌》,歌词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古老的历史和汹涌澎湃的浪潮、奔腾万里的雄姿;歌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词曲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各族人民为祖国未来进行拼搏的雄心壮志。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加之教师的引导,被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所深深地感染。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重要。”离开了想象,一切发明创造都成泡影。人们认为音乐“抽象”或“神秘”,是因为语言文字等逻辑思维和描述的方式,无法表述音乐的内容。聆听一首乐曲,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听者,常有不同的联想,不同的理解。同一人听同一乐曲,因时间、境遇、心情等不同而感受有别。在音乐的唱奏实践活动中,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也因人因境而异。一个乐曲的小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的力量,激发人大胆地、跳跃式的设想,当人们的音乐知识积累多了,那些象“万花筒”似的永远变化的各种幻想就会从潜意识向有意识转化。正是摆脱了具体明确的物象的制约,为音乐想象之翅的展开提供了相当广阔的自由天地。认真投入参与欣赏活动,是促进想象力和幻想力的极佳途径。音乐在培养人的想象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快乐之源,学生的思维在笼罩着美感的情境中自由弛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极力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想象力得以开发和锤炼。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振兴、民族繁荣的内在要求。创造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在音乐课教学中应当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设计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做到再创造。如在听赏民乐合奏《江河水》一课时,学生们先看了书上的解释和听了录音片断,当时什么感觉也没有。那是由于他们对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不了解,故不知如何去体验和感觉乐曲,再则缺乏审美鉴赏力的功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有 “好难听、一点儿都不过瘾”、“听不懂”的感叹。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急于解释或简单说出结论,而是将我精心准备剪辑的《江河水》歌词深情地朗诵了一遍。教室内鸦雀无声,我感到同学们的心正随着波涛汹涌的江河水起伏着,为主人公悲苦的命运不平的激烈情感已明确表观出来。朗诵强烈地感染了学生,使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开始寻找对乐曲的感觉,想象力也活跃起来。借此时机,我告诉同学们:“音乐欣赏的直接对象是有组织的乐音,这些乐音及它丰富的音响,如同内容与形式的登工体,在音乐上往往透过形式把内容烘托得更突出,甚至有时会令人感到形式超过内容表现,而形式意义又反过来突显示其深刻的内涵。那么,《江河水》这首乐曲在曲式上应怎样分析,它的旋律进行又是怎样一个趋势,音响色彩如何,它要开启人们思想感情的内涵是什么等等问题,同学们就可以借助歌词去想象,去寻找到理想的答案。这节课,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且组织学生参与欣赏――联想――议论――表演,一个又一个问题便全部迎刃而解了。当学生们再次完整地听《江河水》时,整个乐曲的凄凉、哭泣的音调、主人公孤寂的形象通过学生的想象和再创造变得栩栩如生,此时,有他们的感情世界里《江河水》已不再是那久远的故事了。
  欣赏课教学中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三种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作为处在新世纪的中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技能技巧,在培养学生感悟力,想象力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