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我们为何会恐惧

  恐惧是人们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苦于无助的情绪,它往往是缺少处理或摆脱可怕情境的力量和知识而造成的。恐惧情绪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恐惧感来自后天学习
  
  实验显示,在实验室里养大,因而从来没有在自然环境中见过蛇的猴子对蛇毫无惧意,灵长类婴儿可以无忧无虑地躺在一条长达3.5米的蟒蛇的怀抱里。那么,对蛇的恐惧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室喂养的猴子与野生猴子做了比较。实验室喂养的猴子,开始并不怕蛇,但当它们看到录像和真实的野生猴子表现出对蛇的恐惧后,也开始对蛇表现出恐惧感。当研究人员对录像做过处理,使野生猴子看起来惧怕花朵,观看过这段录像的实验室猴子却没有依样画瓢。
  似乎在灵长类动物的脑子里,的确有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对可能会伤害到它们的自然现象感到恐惧,但是却不具备学习惧怕对它们无害事物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需要通过社会经验才能够被触发。正如实验室猴子能够从其他猴子身上学会害怕蛇一样,婴儿也很有可能会在观察其他人类之后,从而学会对蛇的恐惧。
  
  恐惧让人爆发超常力量
  
  人们在恐惧状态下,精神和身体如同被冻结了的能源一般,不能听任意识的调用。这一身心过程的特征是:血管收缩忽急忽缓、战栗、心脏猛跳、脸色变白,心脏以外各处皆呈血亏现象,俗谓“胆战心惊”、“腿灌了铅”。如果刺激过强,可导致风瘫,严重者则会休克。由于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困难而苦于无力的情绪,所以一旦寻得摆脱的途径,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超常力量。
  《三国演义》中刘备跃马过檀溪;《史记》中李广误石为虎而射之等,皆出于此种情绪状态。从人类历史上也可以看出,大凡宣传鼓动、号召动员,都出自恐惧心理。秦陈胜、吴广的起义就是在“失望,法皆斩”的威胁下爆发的。
  
  恐惧情绪的影响
  
  就狭义而言,恐惧情绪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因为当人们处于身心能源冻结的状态下,不仅活力受到削弱,而且心智也难以正常发挥,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恐惧情绪影响做事效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在运动场上,运动员越是害怕成绩不好,就越可能出现失误;在考场上,考生越是怕考不好被人耻笑或被父母训斥、打骂,便越是思维迟钝、束手无策。
  一般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危险或威胁的预料或预感会诱发一种复合性负情绪――焦虑。个人遭遇的利害冲突、灾难或灾害、疾病困扰,升学、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挑战等,所有这些情景因素,只要使人感到无力加以避免或应付而感受到无法摆脱的严重威胁时,就可能使人产生恐惧,并由复合的恐惧情绪转化为焦虑,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恐惧情绪不利于事业和身心发展,那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不需要任何恐惧呢?不!适度的恐惧对人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恐惧情绪,那他就可以随心所欲、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这种有恃无恐的心理,是一切罪恶的根由。
  
  恐惧过度要人命
  
  恐惧严重时还会引起心智紊乱,举止失常,行为可笑而愚蠢;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昏迷、休克以至于死亡。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有一个财主用箱子做枕头,把地契、银票、财宝全放进箱子,片刻不离。一天晚上失火,他一骨碌爬起,看着火苗冲门而入,他抱起夜壶冲出大门,在一棵树下坐定,看着熊熊烈火,摸着夜壶,脑子里盘算着重建新庄园。家人看他优哉游哉的,问他怎么不救火。他说:“这座先祖留下来的破庄园,我早就想拆掉它,又下不了手,现在老天替我下了决心,我正盘算着建新庄园呢。”家人问他钱呢?他拍拍夜壶说:“有这个,什么都有了。”当家人指出那是个不值钱的夜壶时,他定神一看,大惊失色,头一仰,身子一倒,一命呜呼。
  为何恐惧过度竟能夺人性命呢?原来,在危急情况下,人体内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突然增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力量增强……身体的潜能充分发挥,这种潜能对保护人体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说的刘备跃马过檀溪和李广误石为虎而射之等。
  但是,若反应超过限度,就可能引起危害。例如,可使胃肠血管极度收缩,内膜坏死,引起大量出血;可导致心脏细胞或肾上腺坏死,或引起脑出血。这些器官的功能十分重要,一旦出血坏死,足以使人即刻丧命。有些虽不是立即死亡,但可致生命垂危,如不马上抢救,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衰竭死亡。
  
  接受惊恐训练
  
  一般来说,女性胆小易受惊吓而恐惧;幼儿和老人心脏功能不健全,经受不起惊吓;心脏有毛病的人,承受惊吓的能力更差,容易发生意外,引起心跳骤停。
  因此,平常比较“胆小”的人,可有意识地接受惊恐训练。现代社会恐怖活动、抢劫犯罪时有发生,国内外军队、警察以及金融、要害部门常进行演习,目的是锻炼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对“胆小”者不宜开恐吓性玩笑;易受惊者应尽量避开惊恐场面和机会,门铃、电话铃声应适当调低,黑夜结伴而行,雷雨时设法躲避,不参与惊恐刺激的游乐项目等。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惊、恐、悲、哀,以免发生意外。对因惊恐而濒死者,应在现场立即抢救。
  据《保健》
  编辑 / 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