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摘 要: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优化全民族的素质结构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人才 素质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125-01
  
  一、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先天因素决定的,称作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性质。总的来说可以把人的素质大致理解为生理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自身品质为依托,以现实的社会环境为条件,以我国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思想。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主体性、合作性等特点。素质教育的全员性是指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和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细胞,让学生有个性有追求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合作性是指素质教育提倡两种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的合作性也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人与人的差异,不仅是先天遗传因素还在于身心成长和智能发展后天条件上,所以素质教育显得异常重要。
  (三)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联系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质上就是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抓牢、抓好最基础的东西,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基础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是打好基础的教育。因此这两者是相通的。素质教育打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讲究全面素质基础,在强化基础的同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别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教育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学校教育又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的意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人的享乐思想、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道德教育,防范我们犯错误和误入歧途。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教育的多元功能,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应试教育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的发展,很多人却成了陪衬者。单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不但给教育带来无形压力还存在种种弊端。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校教育是传播知识、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基地,也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人才摇篮。我们先前的专业教育由于专业过细、过窄而无法适应现实国际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校素质教育来克服这种弊端,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
  三、浅议素质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不但能够使劳动者具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健康的心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达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智力素质与情感素质的统一。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二)创新素质教育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可行方案。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使我们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科学教育思想把“创新”两个字灌输到青少年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欲望,吸收更多的素质教育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发挥学生们的特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应该从教育工作者自身做起,由职业教育者变成为教育学习研究者,从封闭走向创新,从家长传统的教育走向民主开放的教育,从传授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人,更要学会生存,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可以自由地飞翔。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落后就会被淘汰,新时代的建设者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掌握问题的能力并进而解决问题,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向实践学习,掌握必需的劳动技能在社会中求生存。
  (三)新时代呼吁素质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需要跟着转变,素质教育的创新,给予了人类自我发展、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完善了整个民族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应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文化内涵的提升的同时,人才的人文素质也将大力加强,具体表现在对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培养考试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人的智慧的产生主要靠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内在要素,而将这三个要素融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搞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和智力储备,直接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做准备,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陈磊等.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2] 李和平.素质教育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