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lxb/flxb201612/flxb201612269-1-l.jpg
  摘 要:“精准扶贫”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中心任务。职业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和社会性,使其成为最具“造血式”效能的扶贫模式。本文从湘西自治州现状出发,就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提出“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和“精准就业”策略,以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对策
  “贫困”是世界共同遭遇又要想方设法摆脱的永恒主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奋斗目标。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是人类脱贫发展总结的经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为扶贫攻坚“五大工程之一”。“职教精准扶贫”成为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一、湘西自治州概述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土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总人口296.56万人,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占总人口78%。2015年湘西自治州、湖南省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648元、10993元和10291元。湘西自治州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和湖南省唯一西部大开发的扶贫攻坚主战场。目前全州共有贫困村1200个、贫困人口50.07万,占全州农业人口1/3,占湖南省贫困人口1/10。[1]湘西自治州贫困呈现出范围广、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等特点,其原因是社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交通闭塞和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其深层原因是少数民族“尚武轻文”思想影响,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致富能力较弱。
  二、湘西自治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各层次学生数逐年增加,文盲率由2011年5.73%降至2015年3.81%。但仍然高于湖南省1.14个百分点。湘西自治州教育水平明显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如表1)。2015年调查统计,湘西自治州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教育人数与普通高中人数比例分别为34.9%和48.7%。73.1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55%仅小学文化或文盲;超过30%家庭是因为缺少技能而致贫。贫困家庭由于贫困,容易放弃子女教育之路,陷入“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贫困恶性循环。[2]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推进职教扶贫是湘西自治州摆脱贫困现状的迫切需要
  湘西自治州之所以贫困,是由于经济落后、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少数民族传统“尚武轻文”思想占主导位置、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原因引起的。为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壮大,政府除了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外,还制定了扶持农村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助学金制度和免学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职业学校培养,让学生“一技在手,终身受益”,进而实现精准就业和脱贫。湘西自治州2011~2015届高职和中职毕业生中具有农村家庭背景人数达81.2%和92.2%,2015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84.5%,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不仅实现了教育脱贫,而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让越来越多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职业教育,成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体,实现了“一人读书,全家致富”脱贫目标。所以推进职教扶贫是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的优先选项,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
  2.推进职教扶贫是新常态下培养新型农民、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渠道
  湘西自治州贫困人口之多,是由于交通不便、农民思想僵化、無一技之长,其收入来源狭窄单一,仅依靠传统种植或打零工赚取收入。而职教扶贫,就是通过科技下乡、现场实训、集中办班等方式,对贫困家庭进行专门技能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一是获取劳务收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发达省际间接对子,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农民获得劳务性工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培养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农民通过技术培训,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了农副产品品种和品质,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和拓展了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三提升整体素质。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其融入城镇的能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2015年湘西自治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6.5%,比2000年增长了17.9%。
  三、湘西自治州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
  (一)实施“精准招生”策略
  1.壮大职业教育规模
  (1)在州域内对适龄学生合理分流,合理界定高中阶段的普教与职教人数比例,且鼓励适度向职教倾斜,争取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大体相当。特别是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实现精准定位,通过摸底、上门走访等方式,靶向施策,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成为“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人,实现“招生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2)职业学校与县域内初级中学接对子,建立常态化的生源学校,确保学生一个不掉队。
  2.建立中高职和本科招生衔接机制
  (1)建立中高职对接机制。湘西自治州由于区域限制,高职生来源相对狭窄。为发展壮大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二种途径来实现稳定生源:一是建立自身内部消化制度。湘西职院既招收高职生,又招收中职生。通过“单招”制度,既满足中职生高学历要求,又保证了学院生源数;二是建立联结机制,确保县域内10%普通高中毕业生数和各中职学校30%毕业生数进入湘西职院学习。
  (2)建立专升本“直通车”制度。高职院校积极拓展学生出路,与普通本科高校建立联结制度,通过考试实现对接,满足学生高学历的需求。
  (二)实施“精准资助”策略
  1.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农村贫困家庭只所以读不起书,主要是上学费用高、开支大。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同心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覆盖100%中职生和20%高职生“奖、助、贷、勤、补、免”一体化的职教学生资助体系,从根本上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实现了“职教资助一小步,人生前进一大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