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强大的学校文化 [建构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摘 要:北京市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圣殿学府。该校校长钮小桦继承和发展了学校近300年来形成的文化育人传统,将其上升为“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一文化像“空气”一样滋养着北京二中人,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进而引发了对如何构筑师生生命发展新时空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北京市第二中学 空气养人 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64-02
  
  笔者于2009年3月有幸在北京二中进行了为期20天的实地挂职锻炼。北京二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科学的管理、活跃严谨的科学研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使笔者受益颇多。
  “空气养人”理念的提出
  “学校教育不应是刻板的训导,而应是教育生活的一种润泽。”什么样的学校生活才是师生所向往的呢?钮小桦校长思索着、寻找着。随着北京二中的建设与发展,看到师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多元追求,这种寻找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清晰起来。空气是生命之源,当空气清新的时候,人的呼吸通畅了、皮肤滋润了、身体健康了、心情舒畅了。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同样需要“空气”――养人的“空气”。正是基于此,“空气养人”的办学理念被提了出来。
  应该说,“空气养人”是钮小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一种感悟,也是北京二中办学理念的个性表达,更是对北京二中办学实践的一种提升。钮校长说,“空气”是指学校文化像空气,它弥散在校园中,然后“用文化来包住钢筋水泥,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达到空气养人的目的。”可谓“一悟即至佛地”。教育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而那无形的浸润生命的教育却刻骨铭心。我们需要创造这样一种教育生活和学校文化,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它的润泽和滋养,让教育在学生内心留下更多的痕迹……这是钮小桦校长办学的理想,也是他与教师同仁不懈的追求。
  建构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文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文化。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的老校的校长,钮小桦用思考来打破停滞,用笃行来验证思考。
  特色之一:熏陶浸润――营造物质文化
  环境是学校文化的一种物化形式,有形的环境常常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提出优美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让学校的墙壁说话”。走进北京二中,每一处景观、每一个建筑物都颇具文化气息,特别是校园内的文化墙多种多样,如“对交墙”、“文体明星墙”、“作家墙”等,它们像一个个开放的博物馆,进一步延伸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漫步校园,各种特色走廊亦随处可见:教学楼里的“班级文化走廊”,实验楼里的“生物标本走廊”、“物理新技术走廊”,综合楼里的“美术作品走廊”。学校还建成古籍查阅收藏室,建成“国粹馆”,建成校园美术馆。综合楼内庭院的音乐休闲区,白色钢琴时常和着学生们课间来此休闲弹奏的身影,演绎了同学们多少美丽的梦想。这一切都使北京二中学生们时时沐浴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无声的熏染与浸润。
  特色之二:以人为本――建设管理文化
  “以人为本”,是钮小桦校长在“空气养人”实践中秉承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文化建设的核心,重点是力争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其文化内涵是尊重人,发展人,借助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威性的力量来影响师生,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来进行管理。近年来,北京二中管理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已形成“稳健务实、民主宽松、团结奉献、创新进取”的管理思想,创设了“人和、气顺、心齐”的工作环境,形成了“团结、奉献、务实”的群体精神和“争创一流”的群体意识,以及“精心、精细、精品”工作准则和以引领性和激励性为特征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工作机制。
  特色之三:乐学善思――构建课程文化
  北京二中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形成重基础、多样化、综合性、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学生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接受课程的过程即经历“生命历程”的过程。
  “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北京二中自主课程的核心价值取向。学校独具特色的选修课从原来40门扩展到138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几个学生参加的兴趣小组到自由选题的23个研究性学习组织的50多项选题;教育管理形式,从单纯的班主任制到任课教师全方位负责多名学生的导师制;教学设施,从传统的理化生专业教室到开发涉及13个专业的36个资源教室。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对于课程选择实现了由“套餐份饭”到“自助餐”再到“自制餐”的连续转变。这个过程本身就不长,但它充分体现了该校和教师的一种创新的心态与能力。通过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学生也由乐学转而善学、博学。
  特色之四:睿智进取――创立教师文化
  北京二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近年来,北京二中建立了学校教师博物馆。它通过查找校史资料,采访老校长、老教师、老校友等活动,挖掘出百年老校的优秀教师文化。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重新审定、提炼其教师文化的气神,使之更清晰、更符合时代的特征。他们努力构建一种既具有学校历史、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崭新教师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认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教师博物馆里不仅收藏学校集体获得的各种荣誉,更侧重收藏教师个人的教学藏品。这些可看、可听、可触摸、可对话的文字和实物,向人们讲述了教育的过程,讲述了奖杯、奖状背后的故事。教师博物馆为教师立言立传,记录了北京二中的历史和现实,维系了北京二中的人脉,传递了北京二中文化的生命密码。
  教师博物馆是教师的精神家园,它体现了对教师平凡一生的职业尊重,是对北京二中文化传统的弘扬。
  特色之五:向学向善――打造学生文化
  北京二中学生文化建设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相处,体现“向上、向学、向善”的发展态势。学校的文化节、合唱节、读书节、科技节、戏剧节和体育节已成为学生向往参与的学校传统节日。25个涵盖文学、艺术、科技方面的社团已成为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仪式的感恩教育,毕业典礼的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教育,彰显着仪式文化的魅力;班级发展目标的制定,班级文化展示框的设立,彰显着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学生“义工制度”的建立,彰显着学生的社会文化特征。
  学生文化建设需要引领。学校为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了导师,为高三学生配备“双导师”即一位是特聘的知名学者,让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去感受其大家风范,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为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博物馆,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感悟创造历史过程中同学们的那些感人的故事和传奇,从而内化为一种“今日我以二中为荣,明日二中以我荣”的价值追求。
  吸纳借鉴:思索构筑师生发展的新时空
  笔者在为期20天的实地挂职锻炼时间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拓宽了学校教育教学经营管理思路,对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①优秀的学校文化,一定是富有个性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于别校的历史,有特定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社区环境,从而构成不同的校情学情。北京二中就地取材,打造学校文化,显示出个性与特色。②优秀的学校文化,一定是经过提炼、升华的。北京二中卓越的学校文化,积淀深厚,又做得用心而精致,确有品位。③优秀的学校文化,一定是行动文化。它不是一种摆设,而是在日常学习与教育实践中处处可见。北京二中打造环境,优雅品位;打造教育,和谐生趣,浸润身心;能够以人为本,充满了学生味。
  笔者在其“空气养人”办学理念的影响下,深受鼓舞和启发,也引发思考与探索。
  探索之一: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北京二中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其“熏陶浸润”、“养人”的作用,让我更深切的认识到,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物资设备的更新和增置,还要充分体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内在素质的熏陶、引导、规范以及教育功能。德育是开放的,不应该封闭在教室里,学校要激活每一面墙壁,令其发挥感染和教育作用。现在,我所在学校在这“养人”理念的影响下,正努力打造成为一个设备一流、环境优雅、绿色校园中充满关爱的人文氛围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的每一个建筑物、每一处设备、每一个景区、每一片草坪的建设改造都将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学校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去调查、去研究,激活他们的灵感,让同学们在优良的育人环境中潜移默化。
  探索之二: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做到师生双赢
  北京二中别样的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特别是学校“营造出了教师发展的浓烈氛围,教师都有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学生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都深刻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深切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我认为可对如下几方面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促进其自我发展意识,摒弃职业倦怠;在校园网开设“教师论坛”,让教师们通过论坛相互切磋,解除困惑分享经验;创造更多条件组织教职工外出学习考察并及时交流心得,共享学习信息;依靠工会,根据教师兴趣爱好成立各种协会开展活动,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
  探索之三:开设校本课程,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开设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实现个性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其价值所在。北京二中“乐学善思”课程文化的构建正是这种价值的体现,也引发了我更深层次思考:在丰富的课程、养人的文化空气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首先是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最大着眼点应是给学生“补钙”,为学生未来“8小时以外”的生活服务,教学生会玩、会休闲而不应太功利。可以说,校本课程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不同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也为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目前学校正根据每位教师的兴趣特长准备开设更多门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如开设“国学”、“插花艺术”、“无线电测向”等校本课程,并有信心将之培养成为学校的品牌课程。
  其次是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准备在初、高中各年段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强调师生全员参与,每个课题的研究原则上以一年为期。研究内容可更为广泛,如目前已有学生选做“关于噪声与听力下降关系”课题调查,有学生选做“关于厦门岩石景观”课题调查,有学生开展“把脉厦门城市道路建设”课题调查等。
  探索之四:构建大课堂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二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生文化给我以很好的启迪: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新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构建育人大课堂,让学生于“养人的空气”中真正得到“滋养、浸润”,健康成长。如可利用校园课堂建设社区实践基地,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真情;可与社区市民学校联合开展“社区家庭网上行”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可与属地街道共同创办“手拉手爱心网校”,向辖区内困难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开放,努力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又如可开设社区课堂,聘请共建单位人士到校做专题讲座,拓宽师生视野;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进社区,探寻校、社交流新途径;可与属地街道结对成立“青少年爱心服务队”,在老师带领下定期到社区服务;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可组织学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担任课外辅导员,帮助解决学业上的困惑等。
  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实践的文化,越是精心筹划,精雕细刻,往往取得的成效就越好。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校情与学情,如何追求卓越,引导学校朝着“合格+特色”的方向努力,各校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作为,实乃不能强求一律。
  有句老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的学校文化,又往往都具有令人景慕的优点与长处,可资学习与借鉴。国家督学顾问陶西平评价北京二中时这样说:“北京二中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管理的高度和品位。钮小桦校长把学校文化环境比做‘空气’,把学校领导的任务定位在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上,将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师生,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潜能的办学理念”。他又说:“建设最适合师生发展的文化,是‘空气养人’的根本使命,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懈的追求。对校长来说,做教育,是我们对事业的选择;当校长,是事业对我们的选择。这两个选择的结合点,就是用教育的理想去追求理想的教育”。
  在笔者看来,“空气养人”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更是一种教育的理想。笔者在挂职学习期间被这理想所吸引,对笔者产生了吸魂摄魄的魅力。这所学校的文化与特色发展,正是当今学校务必孜孜以求的一种品质,也是中国教育应该面对的思考。
  北京二中的办学与作为,真正体现了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