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座位安排 [教室文化中的座位安排]

  摘 要: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重要场所,教室文化影响着教学的有效进行的。教室座位的安排对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教室座位的安排方式,并对此提出了座位编排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教室文化 教学 座位安排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66-02
  
  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过两次重大变革,使人类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学校教育制度,使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自此,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自发传递生活经验、生产技术的教育演变为由专业教育人员在固定场所、规定时间传授系统教育内容的正规教育。第二次变革产生了班级授课制,将学员按知识技能程度和专业课程设置,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在固定的场所进行讲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学生、课堂环境这三个因素是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内部重要因素。课堂环境一经形成,对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的课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的教室文化的构成。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休息的重要场所,是最主要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学环境指教学活动所依赖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教室、讲台、讲桌、黑板、座位、课桌、椅子、窗户、光线、照明、颜色、温度、湿度、声音、通风等。广义的教学环境除了物理环境之外,还包括学生群体、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以及班级学习风气的浓厚等。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中,平均至少有六个小时是在教室中的座位上度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物理条件,而且很多教学中进行和师生之间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也是在座位上发生的。因此,在教室环境中,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座位是组织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环境。
  1.教室座位安排的常规做法
  教室座位的安排不仅可以维护学校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室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教室座位的安排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过程。教室座位的安排包括整体布局、对成员的位置安排及座位设计等,目前学校教室对座位安排的常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矩阵式摆放
  矩阵式排列学生座位是我国当前编排学生座位最普遍的做法。学生的座位以行列式横竖地排列,分成多组,这种编排方法可以有两人以上同桌,也有单人一桌独个排列,学生按排就坐。从教室后面到前面以及每行和每列之间适当留出走道,方便教师在教室里面走动,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其优点是使教室的容纳量最大化,学生间特别是同桌之间和邻近座位之间容易形成的相互影响。
  但是,由于过多同学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会带来很多问题。这种学生座位前后形式摆放,则存在视线、光线、高矮和前后问题,学生对于座位的安排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安排座位的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7多年前有一项关于教室学生密度的研究显示:拥挤的教室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增加学生不满和攻击性,降低学生的注意力(Weinstein,1979)。
  1.2环形摆放
  这种编排座位的形式把学生的座位呈圆形或椭圆形置于教室里面,以教室的中心点为圆心。教师的讲座多置于圆心位置,也有部分学校将教师讲桌置于环形的学生座位区域中,与学生共同围成环形结构。
  这种编排方法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和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讨论。但是这种编排方式也有缺陷,不能有效地利空教室的空间资源,能容纳的课桌有限,教师讲课过程中不利于兼顾到所有同学,不方便使用黑板、显示屏等教学器具展示教学内容。这种摆放方式比较适合小班教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
  2.基于学生座位摆放的形式,教师的课桌摆放方式
  2.1主导式――教师讲桌置于教室的最前端
  这种摆放形式是现行教学组织形式最普遍的方式,便于形成“教师主导”的氛围。立于讲台上的教师由于高度落差,可以注意到教室里的全部范围,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的讲桌置于教师前面,面对学生便于演示教学内容,但是也更容易形成教师每个不同区域的学生座位之间的视觉差异、师生间的压力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座位的好、中、差,这也是学生认为教育过程不均等的主要原因。
  2.2 民主式――教师讲桌置于教室中央
  这种编排形式在有效课堂管理中最具民主性,易于塑造教师“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在学生座位环形摆放的形式中最为常见。在课堂管理中,班级内每位成员相互作用,是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一种“存在感”,教师和学生 共同参与课堂讨论,是双向性、交互性的。
  2.3 适调式――教师讲桌置于教室一侧
  这种摆放形式无形中向学生阐明了学生是自由的,学生与教师作为独立的群体于教师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可以进行私人工作的。
  2.4 监控式――教师讲桌置于教师后面
  这种做法便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教师容易“监视”所有学生。
  3.常用的矩阵式座位安排特点
  在我国普遍推行的教师教室座位安排形式中,矩阵式摆放时最为广泛运用的。在矩阵式座位摆放方式中,学生座位的常规安排方法主要有以下十种。
  3.1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在进行学生的座位安排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种编排座位的方法。
  3.1.1以学生身高为标准编排座位
  以学生身高为标准,由矮至高从前至后以此排位,这种编排学生座位的方式在教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了解不深的情况中运用较为广泛。这对于解决教室内前后排学生视线问题,保证全部学生都能看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示的教学内容较为有效。但是这种编排方法不能照顾到某些视力低、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有特殊需要学生。
  3.1.2以学生交往兴趣为标准编排座位
  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阶段,学生会倾向于某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生团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到相应的兴趣板块就做。根据学生之间的相互友好程度,让学生自选座位,甚至自选同坐,自己搭配座位。这种安排座位的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团结班上所有同学,巩固班集体。但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座位很有可能会发生抢座位等冲突,容易在某一区域形成小团体。
  3.1.3根据性别搭配座位
  这种方法在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师作为安排中最为常用。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对于男女同学的相互交往和相互监督制衡。
  3.2民主地安排座位
  上文所述的以学生兴趣为标准编排座位事实上也是民主安排座位的体现。但是,这种民主只是表面上的,但是对班上某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同学不利,成为抢座弱者。在我国普遍流行的民主式编排座位的方式是轮流排座和抽签就座的方式。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行为学家帕明教授在对“教室座位与学习效果”之间究竟有何有机联系进行了长达3年的研究,最后发现:不同的教室座位可发展学生不同形式的思维。他指出:长期坐在教室的左侧的学生,由于听课时脑袋往往须转向右侧,故在数学、物理、哲学等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中学习效果较好;相反,长期坐在教室右侧的学生,则因为常常须将脑袋转向左侧,故在语文、外语、艺术等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中学习效果较好。因此,长期置于某一固定的座位对学生学习是不利的。所以轮流式排座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轮流排座的方式有固定的周期,比如每周一换和每月一换。可以按照座位的前后次序轮流,也可以按照组别左右轮流。抽签时在高年级学生中较为常用,教师按照座位序号,根据学生性别依次抽签。
  3.3以成绩为标准安排座位
  安排座位常常带有功利性。在当前中小学学生座位安排中,教师常常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座位,包括成绩好坏式和成绩搭配式安排座位。
  为的避免所谓的“后进生”影响“优等生”学习,有些教师将教室里面的物理环境(包括光线、视线)和教师较能注意的区域以及学生的听课效果综合考虑,把学生的成绩分成等级,然后将成绩好的学生座位安排在“教师宝地”区域,而将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安置于教室的较为角落的地带。这是间隔法排座的集中体现,实际上是唯考试视瞻的体现,在我国中小学的毕业班中最常出现。
  成绩搭配是指将学生中以成绩为标准分出等级的学生进行搭配,最常见的有好好(好中)搭配、好坏搭配、坏坏搭配。好好(好中)搭配是,发挥学生之间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好坏搭配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带动同桌和邻座,提高学生的成绩,希望成绩好的学生能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互助作用;而坏坏搭配跟上文所述的成绩好坏式安排座位有相似之处,即将所谓的“后进生”全搁一块隔离起来,为的是减少“后进生”对课堂教学纪律和对“优等生”的影响。
  针对以上所述的各种安排学生座位的方法,国外学者对赫特(Hurt,H.T.)对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对师生交往的影响作了比较。其中,教师在教室前面的讲台上所面对的“T”型区域的学生最容易与教师发生互动的,而在每一组中,最容易与教师发生互动的一般是每组的中心位置。而Downey和A.V.Kelly在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Harper & Row Publishers,1979 中曾应用了另外的研究结论,说明在学生在教室的座位中,最容易与教师发生互动的是“V”型区域,而不是“T”型区域,而教师对那些坐在两侧和后面的学生关注最少。11虽然两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区域座位的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蒋波.教师编排学生座位的失当与适当[J].现代教育科学,2002(4).
  [2] 陈琪,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43-245.
  [3] 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 郭华.课堂沟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麦克劳德,Mcleod,费希尔.课堂管理要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6] 邱德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怎样科学地编排学生的座位[J].河南教育,1995(2)
  [7] 彭春辉.教室座位排列对学生的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2).
  [8] 李连坤.听课座位变化评价重心转移[J].山东教育,2003(Z4).
  [9] 徐敏娟.从教室座位安排透视教育过程均等[J].现代教育论丛,2007(6).
  [10]陈赞等.关于学生座位问题的研究:成人与学生视角[J].班主任,2006(10).
  [11]彭春辉.教室座位排列对学生的影响[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6(2)
  [12]范远波.传统座位呆板中的不变道理[J].班主任之友,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