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打入蒋介石侍从室的段氏兄弟] 蒋介石官邸周围便衣侍从警卫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遭到重创,金陵王气黯然收。蒋介石一面企图借长½¬天险与共产党划½¬而治,一面做退守台湾的准备。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当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过大½¬之际,“自家后院”竟然起火了。曾先后进入其御用机构――总统府侍从室的段伯宇、段仲宇兄弟,竟是长期潜伏在自己身边的中共地下党员,并且成功地策动蒋家“御林军”预干一总队和伞兵三团起义。这两支全副美式装备的特种部队可谓蒋氏嫡系中的嫡系。蒋得悉此事后,不禁猛拍桌子,咬牙切齿:“段氏兄弟断送了我的半壁½¬山!”
  
  周恩来说:你要想办法打入蒋介石那里
  
  段伯宇、段仲宇兄弟出身河北省蠡县的军旅世家。父亲段云峰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会员,在保定姚村速成武备学堂时与蒋介石是同学。蒋介石学的是炮兵科,段云峰学的是步兵科。辛亥革命后,在“整军¾¬武、救亡图存”的号召下,段云峰1914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四期,与李济深、徐永昌是同学,毕业后在保定军校任教,先后教过步兵科、炮兵科的战术,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陈诚、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周至柔(空军总司令)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都毕业于保定军校,算得上是段云峰的门下。其后,段云峰在段祺瑞政府一度担任代理参谋次长,在军界的地位和声望十分显赫。段云峰因痛恨军阀混战,辞官返乡办培德中学,自任校长兼授国文、数学。
  少年时期的段伯宇受父亲影响,思想激进。1930年,段伯宇从河北大学毕业,应同学刘静波之邀到太Ô¬一起开诊所。后¾¬父亲段云峰的一个老朋友介绍,段伯宇到国民党32军干训团当了一名军医。
  抗战爆发后,段伯宇于1938年只身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毕业前夕,队长找他谈话,说明共产党与国民党有Ь定,抗大不能吸收国民党现职军人,以免引起对方“抗议”,要求他毕业后回到Ô¬部队。当时实行国共合作,他的身份比较特殊,适合在国民党军队里做工作。8月初,段伯宇回到国民党第32军。王兴纲听说段从延安回来,主动约谈。王兴纲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第32军商震的副官和私人秘书,实际是1928年入党的潜伏在该集团军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不久后,王兴纲郑重地通知段伯宇,组织同意他入党。
  32军调防½¬西不久,蒋介石借口日军进窥南昌,需加大防备,将32军“肢解”到不同战区。段伯宇不得已离开了32军,他奉命辗转来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受周恩来的秘书周怡(以前是中央特科人员)单线领导。周让段找个公开身份作掩护。通过父亲段云峰的关系,段伯宇到“战地党政委员会”做了中校视察员(该委员会由蒋介石担任主任委员,李济深担任第一副主任)。为了便于做统战工作,周恩来担任该委员会委员,并派了张友渔、高崇民、梅龚彬等一些中共党员去工作。
  段伯宇向周怡汇报:李济深不大在公开场合讲话,但私下里说过:看来共产党是真心抗战的;而且他主张团结抗战,反对国民党搞摩擦。段的汇报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1939年某一天,周恩来亲自和他谈话。周首先询问了其父段云峰的情况,特别是他和蒋介石、李济深的关系。段伯宇简要汇报。周听完后,首先“量体裁衣”,给段伯宇的工作定了位:重庆这里也是第一线,你就留在重庆¡¬¡¬你的社会关系不少呀!今后你要和他们多接触,主动和他们联系,做好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动员和推动他们共同抗日。还要通过他们去影响和推动蒋介石抗日。接着,周恩来教给段伯宇工作方法,教导他要学习三民主义,学习国民党的《一大宣言》。要他“长长见识,也好取得他们的信任。要用三民主义的语言来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工作”。
  但不久之后,蒋介石害怕李济深反对他,将李“放逐”桂林。战地党政委员会也被撤销。段伯宇一筹莫展。正在为难之际,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公开招生了。段伯宇发奋努力,在1943年的复试中脱颖而出。他怀着毕业后打进国民党“心脏”去做地下工作的壮志雄心,走进了重庆山洞陆军大学的校门。
  当时陆军大学流行同学会、同乡会、联谊会等活动,段伯宇利用这些活动结交了一批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的人,如贾亦斌、刘农�、宋健人、宋光烈等。贾亦斌29岁时已是少将军衔,虽不是黄埔嫡系,但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团长,率部积极作战。
  
  蒋亲自挑选的侍从参谋,竟是共产党员
  
  1946年初,段伯宇和二弟段仲宇促膝相谈,段仲宇问大哥毕业后的去向,伯宇表示想回河北老家开展工作。段仲宇则建议他到总统府侍从室工作,因为那是国民党最高军事机关,有很多优越的条件,可以用其所长,开展工作。段伯宇同意了弟弟的建议。
  二弟段仲宇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他对侍从室非常了解――仲宇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¾¬国民党元老钱大钧推荐进入侍从室。
  侍从室是蒋介石政权最重要、最机密的核心机构,掌握军机、党政、人事大权,地位凌驾于国民党政府各部门之上,是影响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策划之地。侍从室的人不仅可以影响蒋介石对人事的罢黜,甚至可以决定将何种情报上呈给蒋。每天,侍从室要将各院、部、委、局(如军统局、中统局)呈送给蒋介石的报告、文件等,提出拟办意见,直接呈蒋。蒋批阅后,由侍从室再将这些报告、文件转至各承办单位。侍从室送与不送,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死存亡,因此,国民党的党政机关和部队对侍从室奉若神明。蒋介石对侍从室人员的任用,控制得特别严格。尤其是参谋、秘书、机要、警卫等人员,都要亲自看审查表,并一一亲自会见,进行当面考核。
  段仲宇的推荐人钱大钧,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蒋介石,被称为蒋麾下的“八大金刚”之一。而钱大钧又非常赏识段仲宇的才干。 不久,段仲宇调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侍卫长俞济时询问他,ˬ适合替补他离任后的空缺。段仲宇利用这一机会推荐说:“我大哥段伯宇适合这一工作,他是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员,名列第七,是上校军衔,即将毕业¡¬¡¬文字能力和组织才干都好,还懂外语。”当时俞济时正在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听段仲宇如此一说,非常满意,于是把段伯宇的情况上报给了蒋介石。
  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在重庆举行毕业典礼时,蒋介石以校长名义检阅了每个学员。典礼结束后,蒋在后台召见了段伯宇,询问姓名、年龄、籍贯、学习情况,讲了一大堆勉励的话,强调要效忠党国,服从校长。最后蒋介石问他,你陆大毕业准备干什么?段伯宇说:报告校长,我写了一篇论文,我毕业以后要带兵,要打仗,我要和共产党较量较量。蒋介石听了很高兴,说:“你们父子三人都是陆大毕业,难得,难得!好,好!”(《潜伏国民党军中最大共谍因生活俭朴遭揭发》,《凤凰大视野》2010年1月29日;夏继诚《打入蒋介石侍从室》,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几天后,段伯宇被调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后改为军务局)第四科,负责情报工作。但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他亲自挑选的侍从参谋,竟是潜伏进来的共产党员。
  
  中共在“国军”千里½¬防形成的秘密战线
  
  1946年4月,段伯宇到侍从室第四科报到时,侍从室正处于向军务局过渡时期。
  刚到军务局不久,段伯宇就接到一份国防部递上来的军事情报。这是有关将中共广东游击队东½¬纵队转移到华北地区的报告,其中还为东½¬纵队转移规定了具体路线,要他们¾¬½¬西、浙½¬、½¬苏抵达山东解放区。他看完报告,心头一沉:长途迁移还要走规定路线,分明是一个阴谋,目的是在路途中截击消灭东½¬纵队。为了掩护该纵队,段伯宇在随后召开的专门研究东½¬纵队转移一事的军务局内部会议上,提出将他们水运北上。理由是既可避免他们沿途与群众接触,又可便于监视。他的主张得到军务局内稳健派的支持和局长俞济时的同意,报蒋介石批准通过。东½¬纵队2580多名官兵于当年6月30日由广东大亚湾乘船北上,7月5日安全到达烟台解放区。
  1947年,段伯宇被擢升为少将,并接任第四科科长,参与蒋军的最高军事机密。这时,正值国共两党为和平建国谈判、政治Ь商会议召开不久。国民党内部相当一批有识之士真诚希望和平建国,不愿再打内战。段伯宇利用自己在军务局的有利条件,和部分陆大同学多方联系,酝酿如何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他与万建藩、贾亦斌、刘农�、宋光烈、宋健人等一批陆大同学¾¬常聚会,漫谈形势,各述见闻,为日后组织武装反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这些同学中,段伯宇与贾亦斌和刘农�走得最近。贾亦斌是当时公认的蒋¾¬国的亲信,所谓“太子系”的重要人物。蒋¾¬国曾三次在蒋介石面前保荐这个朋友。贾亦斌因为目睹国民党日渐贪污腐败,巧取豪夺,与早先理想背离,因而失去信心。只因蒋¾¬国的抱负很大,贾一度对蒋¾¬国还抱有希望。不意蒋¾¬国1948年8月乘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之际,雄心勃勃地在上海同时实施“打虎”行动,结果因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干预而不了了之,此事激起贾的强烈逆反心理,最终对蒋¾¬国和国民党都死了心,下决心倒向了共产党。(贾亦斌《半生风雨录――贾亦斌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1948年10月20日左右,贾亦斌开着吉普车接段伯宇到南京中山陵半山上密谈。贾亦斌说:“国民党根本没有希望了,准备逃之夭夭。你看我们怎么办?”段伯宇说:“要自己抓武装才有办法。光依靠杂牌部队,不行。”¾¬过分析讨论,“自己掌握武装”成了他们的共识。于是他们当即拟订了一个自行组织武装的初步计划。此后不久,计划初见成效。贾亦斌利用蒋介石在长½¬以南组建30个新军的图谋,毛遂自荐表示愿意负责动员召集和组织训练他手上的青年军(共有7.6万多人),因此当上了预备干部局(简称“预干局”)代局长,并兼任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总队长。与此同时,刘农�调到伞兵三团任团长。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军队之精粹,号称“国军之花”,是1944年从国民党远征军、青年军和中央军校精选组编,并由美军顾问团训练的一支现代化部队。
  1948年9月,段仲宇被任命为上海港口副司令,负责宁沪杭海陆空三军的供给。司令部设在虹口四川北路底。有利的是,司令是汤恩伯的Ô¬财务处长兼任,他常驻舟山,事务都由仲宇代管。另外,段仲宇还兼沪宁、沪杭两路铁道军运官和上海市政委员。所以,段伯宇语重心长地对段仲宇说:“我们的重点放到了上海,在你这里设个基点,也是联络中心。”
  此后,段伯宇加强了对国民党阵营的分化工作。到1948年冬,段伯宇所掌握的部队有:贾亦斌领导的国防部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刘农�领导的伞兵三团,王海峤领导的国防部工兵第4团,齐国楮领导的½¬苏保安第九旅,段仲宇领导的上海港口司令部及其所属辎重汽车团两个团,贾亦斌老部下周敬亭领导的驻守½¬苏扬中县的41师,贾亦斌老同学方懋锴领导的驻守上海大场镇的青年军209师、驻守浦镇的96军、驻守芜湖的106军,以及国民党装甲兵一个营,大约有六七万人之众。这些部队,西起芜湖,东至嘉兴、杭州,沿½¬千余里,形成了一条秘密战线。
  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上海局专门成立了策反工作委员会,张执一为书记,委员有王锡珍(即陈约珥)、李正文、田云樵。他们利用一切关系策反国民党人员,以减少解放上海的损失。1948年底,策反工作进入紧张阶段,段伯宇就以治疗肺结核病为由脱离了军务局,到上海集中全力搞军运工作,以便配合解放军渡½¬。
  
  策划蒋家“太子军”嘉兴起义
  
  据李正文的儿子回忆:1949年2月间,上海党组织恢复了段伯宇长期失掉的组织关系,又批准贾亦斌、段仲宇、刘农�、宋健人等人的入党要求。对于这些新党员和联络员,都按地下党的特别组织Ô¬则,由李正文单线联系和领导。对他们的联合起义计划,“策委会”和上海局领导¾¬过仔细分析和反复研究后认为,条件不足不能实行。因为即使加上我党所掌握的其他所有准备起义的部队一起联合起义,也会因为敌我力量悬殊难以成功,只有各自利用有利时机单独起义、分别行动比较合适。(李海丘、李海鹰《疾风劲草,青史英豪――我的父亲李正文》,《中华魂网》)上海地下党提出先组织贾亦斌部起义的方案,因为预干总队是蒋¾¬国的嫡系部队,起义又选在宁沪杭中心地带,政治影响将是巨大的,即便不能在军事上给国民党以重创,也可使其新建30个军固守½¬南的计划受动摇,并与解放军渡½¬作战相呼应。
  可是,贾亦斌已引起特务的注意。3月初,蒋¾¬国打来电话,命贾亦斌随同国防部监察局局长彭位仁即刻去溪口见蒋介石。贾意识到溪口之邀无异于“鸿门宴”。去还是不去?贾亦斌赶到上海向李正文、段伯宇报告。李正文后来回忆:“贾亦斌当时估计,去了凶多吉少,重则拘留扣押,轻则撤职了事。但去,可以凭三寸不烂之舌,争取信任于万一,以便率部起义。不去,固然可以避免关押之险,但将完全失去为党率兵起义的机会。于是贾亦斌认为冒险去溪口还是值得的。”(李正文《我所知道的贾亦斌率领预干总队起义》,载《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沪苏皖浙赣闽地区》,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贾亦斌见到蒋¾¬国后,为打消蒋的怀疑,爽快地服从南撤福建。蒋终于放贾亦斌回到上海。3月12日,贾在华懋饭店向李正文和段伯宇汇报溪口之行情况,并再商起义计划。不料,蒋介石还是对贾不放心,断然下令撤销了贾的各项实职,只保留了一个国防部少将部员的虚职,等于是撤职看管。
  3月底,贾亦斌回到上海。4月2日,李正文和段伯宇正式向贾传达了中共上海地下党的指示:发动预干总队起义,起义部队¾¬莫干山向天目山挺进,与苏浙皖边区游击队联系,策应人民解放军渡½¬。起义日期定在4月15日,起义后部队易帜“苏浙皖边区民主联军”。(《贾亦斌:与蒋¾¬国之间从挚交到分手》,载王凡、东平:《特别¾¬历: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贾当即表示:绝不辜负共产党对他的信任,保证完成起义使命。
  3日凌晨,贾亦斌秘密潜回嘉兴,他在秘密住所不断地同起义骨干碰面,开始了紧张的起义部署。遗憾的是,消息泄露了。5日,贾亦斌在南湖游艇上与李正文紧急交谈,要求提前起义。李鉴于形势紧迫,当机立断,代表策反委员会批准了贾的行动计划,并告诉贾,由于起义时间改变,不可能通知驻平望的½¬苏省保安第二旅同步起义,预干总队将在没有策应的情况下孤军奋战。
  就在贾亦斌着手提前起义的同时,得知消息的黎天铎,也在筹划着如何逮捕贾亦斌,扑灭起义,向其上司邀功请赏。
  4月6日临近黄昏,贾亦斌接到第一大队长李恺寅已¾¬发现贾在嘉兴的急报,于是毅然决然作出当晚就准备行动的决定。
  4月7日凌晨,贾亦斌率领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4000余人,在嘉兴举行震惊宁沪杭地区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¾¬莫干山向天目山解放区挺进。当日清早,蒋介石、蒋¾¬国父子在奉化溪口,收到了贾亦斌率领“太子军”叛变的急电。听闻此讯,蒋¾¬国痛心疾首,流涕向父亲检讨。蒋介石暴跳如雷,连连斥责儿子“无能”,“用人失策”;他指示国防部火速调兵遣将,对起义者围追堵截,并悬赏银元5万,购买贾亦斌的头¬。国民党当局随即调集了数个师及浙、苏、皖地区好几个县的保安队警察,甚至动用了守卫长½¬的精锐和空军,对起义部队层层包围,以图迅速扑灭这燃起在国民党心脏地带的起义之火。
  起义军在敌人重重围追堵截下,且战且走,损失严重。贾亦斌率余部300多人于4月12日下午到妙西山良村,又遭到敌人的密集枪炮袭击。一夜血战,只剩80余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贾亦斌决定化整为零,扮装成老百姓,分散突围,并散布了贾亦斌已战死的消息,以迷惑敌人。国民党当局出于宣传目的,在各报以大幅标题刊发“贾亦斌在良村被击毙”的消息。
  后来,贾亦斌在农民的帮助下,历¾¬辗转,终于在浙½¬、安徽交界处,找到了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钱敏。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½¬天堑,南京、芜湖等地先后解放。数日后,贾亦斌被送往刚获解放的南京家中养病。
  几天后,中共华东局和三野的领导陈毅、曾山和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在丹阳大旅社接见了贾亦斌。贾亦斌悲怆地说:“我没有将起义部队全部带到解放区......”“不,你已¾¬胜利完成了起义任务,你的英勇爱国行动值得称赞!”陈毅没容贾亦斌说完,就截住他的话头。他随后留在了由陈毅统率的三野。
  预干总队起义失利后,除了牺牲、失散逃脱者外,2200多名官兵被俘,国民党将其改编后驻扎厦门。后来,厦门部队中的Ô¬预干总队学员再度起义,大多数参加了解放军。
  
  “国军之花”伞兵三团海上举义
  
  国民党伞兵部队于1944年组建于昆明,下辖一、二、三团,隶属陆军总部。伞兵军官都是国民党中级和高级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一律美式装备,是蒋家王朝的特种嫡系机械化部队。1949年初,伞兵第三团从南京调到上海,驻防远郊安亭、三林塘一带,担负沪宁线和沪杭线铁路警戒任务。
  段伯宇与刘农�建立关系后,刘表明愿意投奔共产党。段向刘传达了中共上海局的指示:利用南撤之机,在上海举行起义;然后调转船头北上,直驰苏北连云港解放区。刘欣然接受。
  1949年3月,在解放军渡½¬战役前夕,为了谋求最后的逃路,蒋介石匆忙赶至上海,召见伞兵司令张绪滋少将和3个伞兵团的正副团长,决定将伞兵部队调往福建,然后去台湾。就在这次召见时,蒋特意单独对刘农�交底:到台湾后,将三团编为自己的“御前卫队”,给予特殊待遇。上海策委会接到刘农�送来的情报后,决定放弃Ô¬定的就地起义方案,让伞兵三团在调防途中起义。同时,为集中策反力量,中共上海局决定把策反伞兵三团的三股力量汇合在一起,归上海策委会统一领导。这样,这几路地下工作者终于接上了关系。
  3月20日,国防部给伞兵司令部下达命令:“因战局吃紧,日后恐无法解决运输船只,三团需提前起程,与伞兵司令部军械处一道,和伞兵二团合并为一个梯队,于3月28日撤离上海。”面对突然改变的南撤计划,段仲宇想尽办法,以“三团一营还在北火车站担任警备,接防的汤恩伯部队还没下命令调来,一营不能撤”为借口,予以拖延。
  不料,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正文等负责人被特务发现,不得不撤离苏北根据地。段伯宇也接到上级指示,必须立即撤往香港。策反委员会的工作改由张登主持,改派田云樵领导伞兵三团起义。田云樵和段仲宇在万国公墓按约定暗号接上了头。田指示,一定要按照已决定的方案行动,如果上海火线起义不成,就争取在调防途中起义,决不能把队伍撤到南方去。
  4月13日晚8时许,登陆艇行驶到嵊泗列岛东北部,这里是南下北上的转折点。按预订的起义计划,舰艇应在此转向北上。关键时刻,航行指挥官李贵田以国防部命令伞兵第3团北上青岛待命为名,命令船长改航北上。刘农�立即召开全团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所谓国防部令伞兵第3团北上的电报,并宣布转航青岛的命令。
  4月14日下午4时,登陆艇来到苏北射阳县的东北海面,即将向西拐入去连云港的航道。这一带已¾¬是不受国民党控制的安全地带。指挥部决定召集连以上军官宣布起义。
  刘农�后来撰写的《伞兵三团海上举义记》,展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刘见军官们到齐了,说道:“今天我团以孤军增援青岛,无疑是以卵投石,不是当炮灰,便是当俘虏,总之是有去无回。”此言一出,全场愕然。“全团官兵,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兄弟们与我共事多年,不忍把大家往死里送。不少兄弟已组织起来,提出不去青岛打仗,起义投共,因事关重大,特地把各位请来商议”。
  军官们听了,面面相觑,沉默不语。“共产党搞的鬼,老子和他拼了!”八连长一声嚎叫,猛地拔出一颗手榴弹,用手指扣住导火索,恶狠狠地说:“ˬ是共产党,有种的站出来!”
  “胡闹!”刘农�一拍桌子,“甲板上堆满汽油弹药,船舱里都是家小,你想让大家都完蛋?把他带下去,给我禁闭起来!”早有准备的纠察队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将八连长制服,架了出去。这当头一棒,把满腹狐疑的副团长姜健等人镇住了。
  “陈主任,听听你的高见。”刘农�有意让也是地下党员的伞兵司令部军械处主任陈家懋带个好头。“欲进无路,欲退无门¡¬¡¬”陈家懋沉吟着说,“如今只有起义这条路了。”
  刘农�看见营连长们纷纷表态愿意追随自己弃暗投明,便说:“我宣布,伞兵三团从现在起脱离蒋帮,即刻起义。请各位立即向全团兄弟传达这一命令,不服从的,立即关押起来。”
  当日深夜,军务局长俞济时匆忙送给蒋介石一份电报:“新华社4月18日电,驻上海浦东的国民党伞兵三团全体官兵毅然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发了致敬电¡¬¡¬”蒋介石看后立刻脸色苍白,头晕目眩。医生、副官、侍从闻声而至,乱作一团¡¬¡¬
  预干总队和伞兵三团被称为蒋介石和蒋¾¬国的“太子军”、“御林军”。这两支队伍“从蒋家的心窝里反出来”,震撼了宁沪杭各方。它们的起义,对于瓦解国民党党心军心,配合解放军渡½¬,解放南京、上海,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其他部队也相继行动。段仲宇利用手中职权,以各种借口拖延发车、发船计划,使国民党大量部队无法正常调动,存放在上海的军粮、被服和武器弹药落入解放军手中。
  段伯宇转移香港后,找到乔冠华,再转移到解放区。1949年10月1日,段伯宇和他的战友们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光荣地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1998年逝世――编者注)段仲宇解放后一直在军中任职,1982年以副军职离休。
  (作者系文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