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

  【摘要】现代产业演进的规律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河北省作为资源型制造业大省,要强化优势产业支撑,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瓶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该文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问题 对策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既是实现河北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产业格局由“河北制造”向“河北服务”转变的必然选择。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传递、管理等活动,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而是为生产与商务活动提供服务。它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成长性、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发达程度,已逐步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差距仍较为明显,存在许多问题。
  总体供给水平偏低。服务经济国家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0%,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70%。尽管近年来河北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呈上升发展态势,但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比重偏低,发展能级不高。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36%,与北京、上海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势地区相比,存在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工业化进程不能同步发展,难以满足河北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层次较低。尽管生产性服务业中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改善了行业内部结构,但总体上看,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为主,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当前金融保险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与京津地区的优势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全省R&D占GDP的比重仅为0.78%,科研投入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高技术、商务服务业等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市场开放性不足。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中大部分行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较慢。一些高技术、通信等福利型和垄断型行业,尚未进入市场,缺少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决定服务产品价格的机制,导致行业发展缺乏动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服务薄弱,抑制了服务的有效供给,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影响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9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34758万美元,占全省的9.6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仅为3.19%,远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竞争能力不强。从目前情况看,河北省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竞争优势不突出;品牌知名度较弱,尚未形成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缺乏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行业管理体制亟需理顺。服务业门类繁多,每一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门类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促进政策,才能更有利于不同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河北省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引导不够,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一些新兴行业普遍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和无人管理等现象,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行业发展水平低。
  产业联动效应相对较弱。在生产性服务业具备一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加强产业联动,使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这将成为今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从目前发展来看,河北省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仍然较小,而且总体仍处在前期投入引进阶段,缺乏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短期内较难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优化整合的需要。
  人力资源匮乏。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些新兴行业,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对创新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迫切。尽管河北省积极引进人才,一些院校也调整方向,加大培养力度,但短期内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展空间受到抑制。河北地处华北中心、京津两市的外围,受京津等相邻经济区域经济覆盖的影响,其生产性服务业对周围区域的辐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性和规模性的特点,河北省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京津等相邻区域的竞争,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路径与对策
  
  加强引导,提供政策支持。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河北生产性服务业。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区域集中。引导民资、外资参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和支持各种分散的、弱小的、不同所有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重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关键领域和新型行业要给予诸如小额贷款、财政贴息、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多渠道增加投入等政策扶持。
  加快主辅分离,实现联动发展。长期以来,河北省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负担过重,影响其效率提高。要加快主辅分离,选择引导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企业率先分离服务业,从企业分离出来的服务项目要进入市场,分离出来的服务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制造业服务剥离一方面可使制造企业集中力量抓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剥离后也会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群,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水平和规模,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专业性服务,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发展的新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本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各类紧缺人才,重点引进通晓国际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培养合格的一线人才。同时,也要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扩大合作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合作,重点搞好与京津生产性服务业的对接,积极引进京津的优质生产要素、名牌企业,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强与周边省份分工协作,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交通运输体系的共同开发建设,发展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快科技、信息、物流、金融、商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促进国际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河北,吸引跨国公司将采购、营销等分支机构落户河北,重点引进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国际商务服务项目。支持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走出去”,使生产性服务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施品牌服务战略,提升竞争力。要加快培育服务业品牌和龙头企业,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力宣传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和产品,对取得服务业名牌称号的企业加大政策奖励和支持,不断放大品牌效应。要围绕优势行业,选择有发展潜力、管理理念新、规模和业绩排名靠前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围绕重点发展的行业,继续加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和扶持。在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领域,培育一批富有河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知名品牌,力争使河北生产性服务业在某些领域实现质的突破。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