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评语14篇

调查报告评语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评语14篇,供大家参考。

调查报告评语14篇

调查报告评语篇1

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一起就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㈠高中学校基本现状

我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即县一中、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54个。有学生4634名(县一中1399人、二中1584人、县职教中心1651人),在职教职工294人(一中113人、二中126人、职中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69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25%,合格学历教师比例为84.5%,平均年龄38.2岁。普通高中教学骨干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5%。普高缺乏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教育的数控、物理、电工电子、茶艺专业教师紧缺。

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25㎡、校舍面积10.4㎡,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5㎡(县一中为生均0.8㎡,省标为生均≥1.8㎡);生均图书7册(省标为生均40册),计算机与学生比例为1:16(兴山县高中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8)。近四年,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分别为72.7%、66.62%、48.36%、47.47%,呈逐年下降趋势。

㈡我县未来十年学生状况

据至年我县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今年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195人,二年级1222人,三年级1280人,四年级1376人,五年级1601人,六年级1727人,七年级1734人,八年级2116人,九年级1899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年内,我县学生的最高峰在明年,超过XX人,往后的几年将会呈持续、急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全县高一新生不足1200人(还不包括六年之内正常转出人数),按照普职招生1:1的严格要求,每年高中招生也就只有600人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先保障,但普通高中教育却很遗憾地出现了投入增长“空白”,呈现显而易见的政策“断层”和“盲点”。像五峰这种贫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县级财政自给率极低,离开了上级财政投入体系的支撑,单靠微薄的本级财政,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显得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软环境”亦不够优化。主要是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功能用房缺乏、教学仪器装备不达标,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科研水平不高。

㈡教育债务沉重。目前,两所高中总债务达到1133万元,其中县一中负债487万元,县二中负债646万元。由于债务沉重,高中阶段教育长期负重运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㈢高考质量堪忧。近几年来,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仅达到47.47%。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学生家长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不惜花高昂学费纷纷将学生转至外县。

㈣师资队伍缺乏。一是有限的师资分散配置,整体水平不高,后发劣势明显,缺乏专业对口(如高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人才引进难;三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平时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谋划发展更是力不从心,导致教师培训提高不够,加之受优质生源外流、高考质量下滑影响,教师信心受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同时在三所高中学校平行投入只能是“蜻蜓点水”,导致三所高中目前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实现高中达标的县,教育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调查报告评语篇2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及大讨论。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制约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进行整改。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学校只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解决课标、教材的根本问题。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总数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学校不得不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责任心不到位。

2、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实施不到位、不细化。

3、教研没有实效性,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4、家庭教育重视不到位,学校教育是单脚走路,缺少家庭教育这只脚,教育质量提高举步维艰。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较慢。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要有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乐于奉献的的拼搏精神。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上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着自己份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的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校长,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抓好提前早读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督促学生早上来到学校,除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外,其余同学一律进教室学习。安排好8:0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除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总之,早上到学校后,学生要自觉进班读书,教师要安排内容给学生读,可以读课文、读古诗、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读精彩句段,也可以读报纸,读数学概念、公式。这一段时间,由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负责。

(2)抓好下午提前上课时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是提前到校的,如果抓好学生提前到校进班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求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班练字,班科老师每天要事先安排好练字的内容,由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负责好纪律。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检查,并且给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依据。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结合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每期每人献一节好课活动,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6)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质量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学科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调查报告评语篇3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县小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县各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局有关精神,按照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排,教研室于本学期对全县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调研。从11月份开始,我对六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现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科学实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查看教学资料等,并检查了解了各校的仪器室和实验室。这次调研听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的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充分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通过本次调研,我闻到了科学课改的气息,获得了诸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既有令人欣喜,让人激动的成果,同时我也看到了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改推进的各种因素,多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可喜成果:

几年来,各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引领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和乡镇科学教研员围绕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实验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能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

在所调研的六所学校中,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都在三、四、五、六等四个年级中开设科学课,都能按照每周两课时开设科学课;从总体上讲,各校均能够执行国家的科学课课程计划,基本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产生。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变化:

(1)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2)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变的多样化。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灌输式的教学已悄然离去,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调研中上课的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明显加强。

(4)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权威式的教师正逐渐远离而去,看到的是能够蹲下来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改理念:现在我县广大科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重点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学科的性质,注意对学生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有许多老师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中做的不错。比如,南关小学的张宝霞老师,涞水一小的赵红燕老师,楼村小学的廖春青老师,永阳镇的张卓老师等,特别是张宝霞老师的《四季成因》,和廖春青老师的《认识空气》,较好的诠释了科学课的真谛,演绎了科学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新改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作为重点,学生是否喜欢科学课,是否喜欢科学老师作为与学生座谈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力的投入,学习状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落实,生活经验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通过听课、与老师座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状态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生整体素质有了变化,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交流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位是今年才担任科学课教学的,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和县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XX年课程改革工作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调查报告评语篇4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孝先的带领下,于3月3日至10日,共用了8天时间,对我县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调研组一行察看了县第一高中、城关镇中心校、鸣皋镇一中、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等学校。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课教师等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情况的汇报,察看教务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学生餐厅、寝室,翻阅教案、实验记录,询问教育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广泛、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共涉及四所高中、12所初中、一个初中教学点,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参加座谈人员达200余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了全县中小学校,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配备标准,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县教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的,连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升学率、万人上线率逐年提高。xx年,我县上省定普通类本科线1150人,较xx年的1053人增加97人。万人上线率由xx年的14.2提高到xx年的15.6,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亮点学校。比如伊川四高、水寨二中等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伊川高中一二部之间、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之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基本形成。鸣皋镇孙村中学学生人数占全镇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教师占全镇的五分之一、考入伊川高中的学生却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升学率遥遥领先。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止目前,我县已撤并非定点初中14所,小学82所,小学教学点36个,伊川六高因生源有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已于去年年底被撤并。

二、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我县是人口大县,经济大县,但却是教育弱县。教育基础薄弱局面改变不大,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其它县相比有明显差距,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一是就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分析。我县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仅为15.6,和洛阳市的平均24.4相差了近9个百分点,和新安县的54.5相差了近40个百分点,和孟津县的46.9相差了30个百分点,我县高考万人上线率在洛阳市各县区中仅排在嵩县和洛宁的前面。

二是就今年高三一练成绩分析。县教育局共分解xx高考三本(文化类)指标1400名,一练共完成1349名,除一高完成分解指标(超3名)外,二高、三高、四高上线人数均与下达任务差距较大。

三是就xx年高中新生录取分数线分析。xx年我县一高新生录取分数线为470分,二高430分,三高410分,四高380分,而新安一高是556分,汝阳一高是523分。单从新生录取线看,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生源素质已远远落在先进县的后面。

四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难度较大,进展迟缓,合点并校任务相当艰巨。我县现有定点初中45所,但真正能达到6轨制的只有4所。而经过布局调整的孟津县有初中18所,新安县有初中26所。

由此可见,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我县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力度不大,求稳思想严重,怕改革触及一些深层矛盾。由于以上因素,致使层层管理、考核等机制没能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末位交流制不能很好落实,"铁交椅"现象长期存在,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改变不大,竞争局面无法形成。

2、学校布局调整问题。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缓慢,原因:一是在办学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以教学点为单位各自为政,发展随意性大。一旦需要合点并校,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食宿、师资等均不能达到并校要求,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合点并校的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及村民对合点并校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使教师缺编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设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已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管理问题。一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指导、督导不到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因为执行不力,督导不到位,出现了政策棚架现象。比如,100元的绩效工资制在部分学校就没有很好执行。二是部分学校校长(包括中心校校长)学历层次偏低(14个中心校校长中有9个是中专学历),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忙于事务、忙于应酬的多,关心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的少,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使城区中小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县直中学、实验中学多数教学班每班都在80人左右),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四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目前,我县在洛阳市和其他县就读的学生大概有8000人左右,其中不乏优秀学生。而我县中招所录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相对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增加了高中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我县高招录取率、万人升学率和名牌学校录取率。五是一些乡镇初中食堂、寝室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问题。一是一些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佳,业务能力有限,攀比现象严重。比成绩、比贡献的少,比工资、比待遇的多。更有个别教师搞第二职业、办辅导班,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二是教师高学历层次偏低,与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充裕,农村英语、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呈老龄化趋势,50岁以上教师1100多人,占总数近20%。而36岁-46岁的骨干教师1273人,仅占总数的21%。

5、教育经费问题。一是我县的教育费附加现实行的是乡收乡管政策,实际用于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寥寥无几。二是近年来,县财政对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规定,高中在校生生均年公用经费为170元,我县实际拨付的只有20元。三是各高中债务沉重。比如伊川四高的外债350多万元,伊川三高的外债超1千万元,伊川高中外债达28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办公和教学。

三、改革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根本出路

根据伊川实际,调研组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争进教育强县行列"的总体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因为没有改革就不能打破陈规,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无法改变我县教育的被动局面,就不可能为伊川的可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强力推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热情和活力。一是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竞岗,彻底搬走"铁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各中小学校校长要从曾取得过优异成绩、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学人员中选拔。二是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有章可循,罚有理有据。三是开展民主评教活动。县教育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评议学校和教师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教师提拔、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局面,使我县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2、加强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按照先建后并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优质师资和生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建好、办好一批高质量的定点学校,带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争取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撤点并校打好群众基础。

3、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制度等等。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对备、讲、批、复、考、纠等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把考试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学习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开展学术研讨等。四是要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和优秀学生流失率,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足量、优质生源。五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黑网吧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创建平安校园。

4、抓好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县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培养、选拔、评比,大力表彰获得此荣誉的教师、学校和校长,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县管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上解县财政统一使用。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三是要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多渠道筹措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全体同志卧薪尝胆,坚定信心,严格管理,大胆创新。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县教育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教育强县行列。

调查报告评语篇5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县小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县各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局有关精神,按照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排,教研室于本学期对全县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调研。从11月份开始,我对六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现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科学实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查看教学资料等,并检查了解了各校的仪器室和实验室。这次调研听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的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充分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通过本次调研,我闻到了科学课改的气息,获得了诸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既有令人欣喜,让人激动的成果,同时我也看到了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改推进的各种因素,多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可喜成果:

几年来,各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引领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和乡镇科学教研员围绕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实验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能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

在所调研的六所学校中,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都在三、四、五、六等四个年级中开设科学课,都能按照每周两课时开设科学课;从总体上讲,各校均能够执行国家的科学课课程计划,基本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产生。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变化:

(1)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2)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变的多样化。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灌输式的教学已悄然离去,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调研中上课的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明显加强。

(4)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权威式的教师正逐渐远离而去,看到的是能够蹲下来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改理念:现在我县广大科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重点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学科的性质,注意对学生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有许多老师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中做的不错。比如,南关小学的张宝霞老师,涞水一小的赵红燕老师,楼村小学的廖春青老师,永阳镇的张卓老师等,特别是张宝霞老师的《四季成因》,和廖春青老师的《认识空气》,较好的诠释了科学课的真谛,演绎了科学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新改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作为重点,学生是否喜欢科学课,是否喜欢科学老师作为与学生座谈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力的投入,学习状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落实,生活经验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通过听课、与老师座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状态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生整体素质有了变化,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交流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位是今年才担任科学课教学的,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和县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XX年课程改革工作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调查报告评语篇6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孝先的带领下,于3月3日至10日,共用了8天时间,对我县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调研组一行察看了县第一高中、城关镇中心校、鸣皋镇一中、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等学校。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课教师等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情况的汇报,察看教务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学生餐厅、寝室,翻阅教案、实验记录,询问教育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广泛、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共涉及四所高中、12所初中、一个初中教学点,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参加座谈人员达200余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了全县中小学校,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配备标准,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县教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的,连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升学率、万人上线率逐年提高。xx年,我县上省定普通类本科线1150人,较xx年的1053人增加97人。万人上线率由xx年的14.2提高到xx年的15.6,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亮点学校。比如伊川四高、水寨二中等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伊川高中一二部之间、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之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基本形成。鸣皋镇孙村中学学生人数占全镇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教师占全镇的五分之一、考入伊川高中的学生却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升学率遥遥领先。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止目前,我县已撤并非定点初中14所,小学82所,小学教学点36个,伊川六高因生源有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已于去年年底被撤并。

二、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我县是人口大县,经济大县,但却是教育弱县。教育基础薄弱局面改变不大,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其它县相比有明显差距,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一是就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分析。我县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仅为15.6,和洛阳市的平均24.4相差了近9个百分点,和新安县的54.5相差了近40个百分点,和孟津县的46.9相差了30个百分点,我县高考万人上线率在洛阳市各县区中仅排在嵩县和洛宁的前面。

二是就今年高三一练成绩分析。县教育局共分解xx高考三本(文化类)指标1400名,一练共完成1349名,除一高完成分解指标(超3名)外,二高、三高、四高上线人数均与下达任务差距较大。

三是就xx年高中新生录取分数线分析。xx年我县一高新生录取分数线为470分,二高430分,三高410分,四高380分,而新安一高是556分,汝阳一高是523分。单从新生录取线看,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生源素质已远远落在先进县的后面。

四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难度较大,进展迟缓,合点并校任务相当艰巨。我县现有定点初中45所,但真正能达到6轨制的只有4所。而经过布局调整的孟津县有初中18所,新安县有初中26所。

由此可见,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我县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力度不大,求稳思想严重,怕改革触及一些深层矛盾。由于以上因素,致使层层管理、考核等机制没能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末位交流制不能很好落实,"铁交椅"现象长期存在,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改变不大,竞争局面无法形成。

2、学校布局调整问题。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缓慢,原因:一是在办学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以教学点为单位各自为政,发展随意性大。一旦需要合点并校,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食宿、师资等均不能达到并校要求,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合点并校的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及村民对合点并校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使教师缺编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设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已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管理问题。一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指导、督导不到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因为执行不力,督导不到位,出现了政策棚架现象。比如,100元的绩效工资制在部分学校就没有很好执行。二是部分学校校长(包括中心校校长)学历层次偏低(14个中心校校长中有9个是中专学历),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忙于事务、忙于应酬的多,关心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的少,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使城区中小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县直中学、实验中学多数教学班每班都在80人左右),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四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目前,我县在洛阳市和其他县就读的学生大概有8000人左右,其中不乏优秀学生。而我县中招所录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相对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增加了高中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我县高招录取率、万人升学率和名牌学校录取率。五是一些乡镇初中食堂、寝室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问题。一是一些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佳,业务能力有限,攀比现象严重。比成绩、比贡献的少,比工资、比待遇的多。更有个别教师搞第二职业、办辅导班,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二是教师高学历层次偏低,与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充裕,农村英语、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呈老龄化趋势,50岁以上教师1100多人,占总数近20%。而36岁-46岁的骨干教师1273人,仅占总数的21%。

5、教育经费问题。一是我县的教育费附加现实行的是乡收乡管政策,实际用于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寥寥无几。二是近年来,县财政对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规定,高中在校生生均年公用经费为170元,我县实际拨付的只有20元。三是各高中债务沉重。比如伊川四高的外债350多万元,伊川三高的外债超1千万元,伊川高中外债达28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办公和教学。

三、改革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根本出路

根据伊川实际,调研组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争进教育强县行列"的总体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因为没有改革就不能打破陈规,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无法改变我县教育的被动局面,就不可能为伊川的可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强力推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热情和活力。一是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竞岗,彻底搬走"铁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各中小学校校长要从曾取得过优异成绩、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学人员中选拔。二是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有章可循,罚有理有据。三是开展民主评教活动。县教育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评议学校和教师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教师提拔、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局面,使我县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2、加强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按照先建后并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优质师资和生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建好、办好一批高质量的定点学校,带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争取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撤点并校打好群众基础。

3、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制度等等。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对备、讲、批、复、考、纠等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把考试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学习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开展学术研讨等。四是要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和优秀学生流失率,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足量、优质生源。五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黑网吧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创建平安校园。

4、抓好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县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培养、选拔、评比,大力表彰获得此荣誉的教师、学校和校长,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县管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上解县财政统一使用。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三是要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多渠道筹措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全体同志卧薪尝胆,坚定信心,严格管理,大胆创新。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县教育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教育强县行列。

调查报告评语篇7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及大讨论。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制约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进行整改。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学校只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解决课标、教材的根本问题。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总数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学校不得不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责任心不到位。

2、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实施不到位、不细化。

3、教研没有实效性,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4、家庭教育重视不到位,学校教育是单脚走路,缺少家庭教育这只脚,教育质量提高举步维艰。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较慢。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要有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乐于奉献的的拼搏精神。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上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着自己份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的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校长,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抓好提前早读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督促学生早上来到学校,除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外,其余同学一律进教室学习。安排好8:0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除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总之,早上到学校后,学生要自觉进班读书,教师要安排内容给学生读,可以读课文、读古诗、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读精彩句段,也可以读报纸,读数学概念、公式。这一段时间,由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负责。

(2)抓好下午提前上课时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是提前到校的,如果抓好学生提前到校进班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求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班练字,班科老师每天要事先安排好练字的内容,由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负责好纪律。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检查,并且给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依据。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结合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每期每人献一节好课活动,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6)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质量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学科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调查报告评语篇8

20xx年,我率领教研中心主任肖贤、副主任李立强等一行5人对区属各校(园)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学校的专项汇报,组织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基层教师的心声。调研中我们分别针对每所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专业性的建议,给学校指明了方向,拓宽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调查目的

进入新世纪,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一个区域内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区域教育科研建设已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为充分了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训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体推进全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

本次调研,普选了全区20所学校(园)(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所、小学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为对象,采用材料汇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围绕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间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及“十一五”期间承担课题研究的现状、学校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与各校(园)领导进行了座谈汇报;就个人教科研的体验、开展课题研究的经历和参加教育科研培训情况在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区教育科研现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对学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体制、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方法、现代技术、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知识管理和生态环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与奖励方法等作较全面的调研。

三、学校教科研队伍现状

对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执教年级及所教学科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

从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所调研学校的科研骨干队伍偏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1岁,各个年龄层教师呈现梯状分布,也相对比较均衡。这样的队伍结构,对于老、中、青教师间的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年轻教师的比例高一些,对于推动教育科研进程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顾虑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强,是东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职称水平良好,教师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参加问卷的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4人,占总人数的2%;中级职称中一2人,小高86人,占总人数的46%;初级职称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总人数的42%;无职称青年教师20人,约占总人数的10%。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职评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相关性不高。

3、从所教学科来看,语文教师97人,占总人数的50%;由此可见,在教育科研队伍中,语文教师居多。数学教师44人,占总人数的22%;综合学科教师占总人数的27%。在综合学科中,又以英语学科教师居多,说明在综合学科中,英语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从任教的年段情况来看,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在小学中,以四、五年级教师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诱发初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学校教科研情况分析

1、寻求合作。

要把一种理念、一种方案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推广,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既要有学校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还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体,保证学校教科研的`健康发展。东湖区教育科研的多年实践表明,寻求三个结合,是建立乐于合作研究群体的有效载体:

一是基层学校与教研、科研机构的结合;

二是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理论)结合;

三是学术因素与非学术因素(特别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结合。通过这三个结合,既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教研、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科研员所具有的理论和信息优势,也发挥了基层学校、特别是一线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方面的特长。

尤其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东湖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这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运作的结果。

2、明确意识。

把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是大部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各校领导都明确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座谈会上,不少校长都谈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育新学校向科研要质量,不仅是学校的观念,更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形成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研为主线、以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课堂教学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邮政路小学一直坚持以“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学以创建科研教师队伍、学习型校园文化为目标,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绩效显著。豫章路小学作为名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打造科研型、学者型、管理型三类骨干教师群体。

3、保障经费。

多数学校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对人员培训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动中分批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使立项课题能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促成了课题管理的规范。

在192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6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1—2次的课题专项培训,2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3—4次的课题专项培训,83位老师参加过6次以上的培训。只有19位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专项培训。

4、夯实校本。

在与各校的座谈中了解到,学校普遍认为培训教育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据座谈与问卷得知,教科研教师参加课题专项培训情况,其中国家级27人次,省级50人次,市级57人次,区级53人次,校级65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中有部分属民间团体,校级培训占多数。

5、落实制度。

为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力求从学校发展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一一列入学校章程。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使课题有序规范地开展,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力求做到“一个建立(课题组)、一个严格(考核与奖励制度)、一个确保(资金)、三个突出(科学性、规范性、群众性)”。百花洲小学的“两评两选一奖励一评价”激励制度使课题发展得到有力保障。邮政路小学制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豫章路小学制定了内容详细的课题《同伴互助》活动考评条例。城北学校制定了《课题组考核激励制度》,将课题研究与职务聘任挂钩。右营街小学的“课题实验工作奖励条例”明确规定: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在学校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课题管理人性化,激励机制的健全,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

6、扎实工作。

(1)从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全区各校(园)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课题。如育新、邮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滨江等学校在原有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而百花洲小学由一个大课题辐射出十个子课题,课题涉及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级组、深入到普通教师当中,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众多教师在科研中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2)各校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整体规划,大部分学校的课题组在学期初能认真制定计划,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如育新、豫章、邮政路、百花洲、滨江、向荣、凤凰坡、东幼、青桥等。有的学校注重了对资料的规范管理,分门别类归档。滨江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不仅能扎实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做研究,重数据、重过程、重提炼,显示了实验教师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学校能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科研活动坚持以校本研训、校本研究为导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观课评议、科研讲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等。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科研特色鲜明,形成了良好态势。如豫章路、凤凰坡、培智、向荣等学校在实验中能结合本校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凤凰坡小学能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进展扎实有序,有效实现育人与办学双赢。有些学校能结合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彰显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如向荣小学结合校本课程《诗歌教学》,开展了学校诗歌教学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在全区乃至全市产生了轰动效益。

五、东湖区教育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区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

1、人员层面:

(1)科研培训措施有待于加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据承担的课题情况,积极开展科研培训,采取“分批培训”的办法,开展“青蓝工程”的科研培训方法。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重点,以提高创新型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全校教师,让老师尽快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

(2)领导认识不够到位。

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发展势头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主动联系专家,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实际,从“八五”期间就开始确立了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省市电教馆、教科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领导表面重视科研,却没有切实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线,没有主动寻找专家支持,难以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课题,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头或只是教育科研专干的事,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3)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据数据分析,40%的教师曾参与课题研究。60%的教师没有搞过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操作层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课题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可见,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却难以进入。

2、操作层面

(1)课题多杂泛滥,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各校课题很多,但杂,哪类都有。有的课题的选择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论证,选择的课题往往过大,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实验的深入开展和实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选题太广,研究范围太广;有的思路狭窄、内涵有待拓展;还有的课题研究内容笼统,目标不明确,面面俱到,往往没有重点,实验成果出不来。有些学校在某项课题研究中,完全充当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学校承担了《同步教学》课题,实验教师只是为完成输送资源的任务,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没有达到该课题总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失去了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很可惜。其实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大量资源,是有许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机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响教师科研自觉性的客观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教育科研发展迅速的学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确,参加课题的领导、老师都知道自己的项目任务,如百花洲小学。而有些学校由于分工不明确,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人事变动,科研管理有些混乱。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没有人主管,所以造成问啥似乎都知道,却说不明白;材料都说有,就是拿不出手。还有些课题研究队伍不够稳定,研究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员培训未跟上,致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

(3)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科研氛围不浓,影响了教师科研的自觉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课题实验缺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使课题的信服力减弱,而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调查问卷,但没有进行分析;有的设计不科学,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有些学校在课题进展中,过程性资料归档不规范,不齐全;还有的学校在实验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结题,取得所谓的成果,至于实验任务是否完成的有效等问题考虑不够。调研中,我们对20所学校的192位教师进行了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大部分对学校原有课题了解不够。有的学校的老师对学校原有课题名称的填写不正确正确。大部分参与了“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教师对课题名称、级别选择正确,但部分学校参与问卷的个别老师因为没有加入“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没有填写。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专家引领和技术支持。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培训缺乏,理论与专家的指导不够,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发挥。实验老师文科占多数,所以课题的质性分析较强,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促均衡,谋发展

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并不是要求同步发展,而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样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均衡发展。就东湖区而言,要实现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的科研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教育科研行为。必须强调,中小学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课题,因为课题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的起步阶段,学校应该挖掘影响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学校的“龙头课题”,通过“龙头课题”的研究,全面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而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但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兴校”、“兴教”、“兴师”的助推器。

二是稳定队伍。区教研中心作为一级科研机构,不仅应该拥有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科研培训、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任务等等,而且应该逐步形成高学历、专业化发展的教研队伍。以促进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是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频繁更替,尤其在课题研究周期内的频繁更替,会影响、甚至终止课题研究的进程,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条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如:学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为3年,保证学校教科研主任队伍的稳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开展教育科研需要经费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除了继续争取外联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课题纳入当地有关部门计划项目之中,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外,自身也应该有专项科研经费。

2、提高认识,强管理

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领导要静下心来思考,因校制宜,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调动更多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要使老师们都跟着校长的思路转,要让老师们更多地承担责任,自主思考,自选路走。

3、区域培训,带骨干

区进修学校和各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切实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越是在关键时期、转型时期,越要积极通过科研之路把教师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科研素质,为教师的终身发展谋算。

4、扎实研究,重实效

课题研究要严格按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进行操作,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数据的搜集、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等。申报课题时要力求突出权威性、学术性,要加强与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挂钩。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学校大小,只要选准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课题,小学校同样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凤凰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自身找到发展的机会。

5、建激励机制,促持续发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与学校评估督导结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评比、评职称、考核的内容,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范围内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要实现区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

首先,东湖区今后应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层次的课题研究,鼓励校际合作研究,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科研基础上,整合区域优势,注重区域推进解决全区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次,加大优秀成果推广的力度。目前,各级领导都)小编○(十分重视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东湖区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对这些成果推广、深化研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议在成果推广这一课题上进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广的模式、机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优秀成果的推广,是一种行政行为,需要行政领导牵头,才能顺利推进。可以建立“教体局——教研机构——学校”三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教育局主要抓好领导、决策、调控;教研机构抓好宣传、指导和评价;学校则着力抓好优秀成果的应用和反馈。多方力量的有机整合,确保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第三,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必须摆脱狭隘功利主义的羁绊,克服科研为获奖的错误倾向。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础,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础好、氛围浓的学校,可以在原有优势研究项目上挖掘、创新,寻找新的研究点;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先找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在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有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群体,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但同时也不能走入误区,完全依赖专家,毕竟学校教科研的主体还是教师。

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居危思安,通过寻找问题,以促进今后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续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间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调查报告评语篇9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xx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xx—20xx学年度,xx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xx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xx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

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

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

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

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

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

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

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

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

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 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调查报告评语篇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今天,具备多种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身体发展,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遏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正确对待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康市唐江镇的农村小学,正式调查始于2010年6月15日,在各个小学发放问卷调查表29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截止2010年6月25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资料,阅读相关论著,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抽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方式,主要了解这些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等情况,为探讨如何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作好准备。

二、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的观念与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农村小学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虽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缺乏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个别小学,学生人数203名,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一个班),按每周每班体育课总数是3节,那么一个星期就有18节,而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人(每人每周3节体育课),兼职老师5人,这样一来体育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

(三)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个别教师能力低下,教师不可能自主地选择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促使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的游戏流于形式,内容过于单调,过于竞技化,课的内容常出现机械、重复的现象,创新意识不够。

(四)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三、解决对策

(一)领导的观念转变与重视程度

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三维”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三基”教学及“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大胆创新、开拓、拓展体育教学,始终围绕着“健康第一”,围绕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一堂课,即要注意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他们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二)配齐配强师资

学校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新的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整合场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开发与利用,使它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一方面,我们要巧用场地。我们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还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一是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动器材,如捡沙袋、滚铁圈等。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充当活动器材,这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三是对体育器材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要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调查报告评语篇11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

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xx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调查报告评语篇12

20XX年7月,在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的信任和关心下,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后备干部,在20XX年秋季学期,学校领导为了锻炼和培养后备干部,安排了我负责办公室、支部、绿色学校工作,并且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在这一学期里,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认真的去了解和学习学校的管理,虚心的向学校领导和教师请教,积极的投入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去,为学校的管理向领导纳言献策。根据县局关于后备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调研,特别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法

一是听取一线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是走访部分师生及学生家长。主要了解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

四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当前体制的原因,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的教师,涨了工资,就不想

上任务较重的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等。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

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5、学科教师不配套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如综合科普遍差专业教师,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6、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机室由于电脑绝大部分损坏已不能使用,学校只有一台投影仪,并且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真正以“绩”兑“资”

一是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

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

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强化教学工作指导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

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调查报告评语篇13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

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xx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调查报告评语篇14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县小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县各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局有关精神,按照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排,教研室于本学期对全县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调研。从11月份开始,我对六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现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科学实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查看教学资料等,并检查了解了各校的仪器室和实验室。这次调研听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的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充分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通过本次调研,我闻到了科学课改的气息,获得了诸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既有令人欣喜,让人激动的成果,同时我也看到了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改推进的各种因素,多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可喜成果:

几年来,各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引领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和乡镇科学教研员围绕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实验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能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

在所调研的六所学校中,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都在三、四、五、六等四个年级中开设科学课,都能按照每周两课时开设科学课;从总体上讲,各校均能够执行国家的科学课课程计划,基本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产生。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变化:

(1)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2)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变的多样化。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灌输式的教学已悄然离去,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调研中上课的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明显加强。

(4)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权威式的教师正逐渐远离而去,看到的是能够蹲下来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改理念:现在我县广大科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重点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学科的性质,注意对学生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有许多老师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中做的不错。比如,南关小学的张宝霞老师,涞水一小的赵红燕老师,楼村小学的廖春青老师,永阳镇的张卓老师等,特别是张宝霞老师的《四季成因》,和廖春青老师的《认识空气》,较好的诠释了科学课的真谛,演绎了科学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新改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作为重点,学生是否喜欢科学课,是否喜欢科学老师作为与学生座谈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力的投入,学习状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落实,生活经验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通过听课、与老师座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状态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生整体素质有了变化,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交流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位是今年才担任科学课教学的,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和县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XX年课程改革工作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