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对重型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对重型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05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 = 56)和对照组(n = 49),两组均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200 mg静滴,1 d/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变化,并将所有病例分型、分期,比较各组病死率变化。 结果 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肝功能好转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病死率为51.8%,对照组为75.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法,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能量、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保肝退黄药物,补充白蛋白、血浆等。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 静滴,1d/次,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均采空腹晨血检测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治疗后治疗组PTA、CH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71.1 μmol/L作为实验室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指标[2]。PTA与重型肝炎预后呈正相关,TBil与其预后呈负相关。同时,在肝细胞严重受损时,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表现为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降低、血清转氨酶上升。
  尽管随着肝移植、人工肝的开展,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因身体条件、经济条件以及肝源缺乏等条件所限,内科治疗一直是重型肝炎首选和最普遍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用大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甘草酸是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之一,甘草酸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降酶护肝药物。国内外学者对甘草酸制剂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甘草酸制剂具有较强的保护肝细胞、降低ALT、AST水平、抗纤维化、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4-5]。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第四代制剂,为甘草酸的优势构形,是甘草酸的反式旋光异构体,为单一18-α异构体甘草酸,含量达98%以上,具有亲脂性好、抗炎活动性强、肝脏向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体外实验中具有促进大鼠肝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关系[6]。李肖玲等[7]观察了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100、200、300 mg 以及连续给药7 d,每天1次,每次 200 mg 的影响;结果显示,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表明正常人体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推荐每日剂量为 100~200 mg。鲍启德等[8]通过研究异甘草酸镁对四氯化碳(CCl4) 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对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发现异甘草酸镁可减少NF-κB及ICAM-1表达并减轻肝损伤程度。顾新等[9]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并推测该作用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本研究选择了105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应用异甘草酸镁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在退黄、降酶、提升PTA和CHE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