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阅读训练的环节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朗读训练;
兴趣;
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在小学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信息技术是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新的活力。

、借助图片引发想象激发朗读兴趣

形象直观的图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朗读的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就能做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可以利用课件呈现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奇石的形状,在朗读中流露出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进而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生活体验,通过在现图片及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再比如在《日月潭》这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能够读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能够边读边想象描述的事物。在读“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时,可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美。在朗读第三自然段时,也可出示图片,读出雾隐隐约约的特点。

呈现课文中的画面是课堂常见的教学手段,直观的图像能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当学生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时,朗读的欲望才能被点燃。图片清晰,色彩艳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着画面就可以想象品味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二、借助音频、视频刺激感官,激发朗读热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而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朗读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语文素质。

视频因视听结合、声画并茂,融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她能唤起遐想,仿佛穿越空间,如临其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变得充满情趣,从而能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中,在教学时可以重现傣族人民泼水节热烈的场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欢快的语气体现热烈的气氛。由于学生没有身临其境,去感受傣族人民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如何才能在情感上激起共鸣就是教学这课的重点所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相关视频画面再配上音乐去朗读感悟,朗读的效果会更佳。

三、借助音乐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共鸣

在小学阶段,有些课文的感染性和情感性比较强比较强。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当时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学习的氛围。而音乐很容易拨动人心,它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重要手段。配乐训练朗读是一种方便的创设情境的方式,资源的搜集也并不很费劲,只要在平时注意下载一些适合配乐朗读的乐曲即可。比如在教古诗时可选用悠远清雅的古筝曲,在教美文时可选择一些悦耳动听的钢琴曲或轻音乐。另外,在我们学校设有朗读亭,借助朗读亭学生可以配乐朗读并发布到班级圈,然后播放出来互相欣赏、互相点评。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利用这个软件进行配乐朗读,比较方便实用,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朗读能力。

因此,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特性,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从而提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

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 王敏.朗读,让童心浸润在文本的情韵中一一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5(12).

[3] 张露.听书声琅琅,做智慧红娘——优化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园.2015.

[4] 张秀军.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