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规则,破除思维之墙|怎样破除思维障碍

20世纪初,一个名叫威廉·麦克奈特的小伙子加入了创建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湾市的一家采矿公司,担任助理薄记员职务。这家公司最初打算开采本地丰富的刚玉矿石用来做砂轮,可惜的是,两年下来他们并没有挖到刚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钙长石,因此经营岌岌可危,欠了很多外债。
  威廉向经理提出了一些降低成本的想法,得到了赏识。摆脱债务之后,公司渐渐向加工制造型企业转型。因为威廉的突出贡献,公司决定把年仅20多岁的威廉提升为总经理。威廉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500美元开辟出一个5×11平方英尺的角落储藏室,作为公司的第一个实验室。与此同时,他提出了“15%规则”。这个规则规定:研发人员每个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很多同事对此并不看好,甚至冷嘲热讽:“让研发人员每天躲在实验室去浪费时间吗?有那闲工夫,不如让他们在工业流水线上多拧几颗螺丝钉呢。”
  可随后公司的快速发展,让大家对实验室彻底改观。在威廉的带领下,实验室成果频出。1914年,实验室推出了第一个独家产品——研磨砂布,大受欢迎;1925年,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鲁的员工独自钻研,发明了“玻璃纸+粘胶”的透明胶带,因为方便和实用很快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世界性产品;40年代,他们发明了用于高速公路标识的反光膜;50年代,他们发明了录音磁带和录像带……如今,这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公司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分支机构,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这个公司的名字就叫3M。早在1967年,3M公司就研發出了工业防尘用口罩,旨在帮助采矿、冶炼和炉窑等工人应对恶劣的职业环境。近些年中国雾霾突然爆发,3M品牌的工业防尘用口罩随即民用化,卖得十分火爆。有人评价说,是雾霾成就了3M。权威的经济学家是这么反驳的:“在中国雾霾以前,3M早就是行业巨头。即使没有中国雾霾,3M公司也一直不断会有爆款产品出来。”
  何以见得呢?3M的创新发展历程可以说明。
  两组关于3M的数据也能说明:在100多年的时间里,3M平均每两天研发出3个新产品,种类超过6000种,包括无痕挂钩、便利贴、信用卡、百洁布和拖把等;在福布斯全球创新公司评比中,3M公司位列第3,仅排在苹果和谷歌之后。
  威廉提出的“15%规则”更能说明。3M发展起来之后,“15%规则”闻名遐迩。谷歌等公司先后仿效,允许每个技术人员可用15%的时间“干私活”,即搞个人感兴趣的工作方案,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
  威廉·麦克奈特在3M就任CEO时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在人的四周竖起围墙,那你得到的只是羊。”一家公司,员工的思想被禁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3M恰恰相反,它鼓励创新并始终坚持创新,所以它能不断发展,直至成为行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