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业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分析论文_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进行自主创业,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共存而催发出的现象,能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就业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

  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创业》

  摘要:如今,大学生创业不仅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同时也聚拢了大众的关注。很多人在创的浪潮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更多人却被一个浪打没了影儿。前仆后继,却仍有着无数的创业英雄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面对零距离的创业之路,我们的每一双脚都可以迈上去吗?本文综述了现在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大学生创业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建议

  引言: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到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这8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在这个热潮的带动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然而能坚持走下去的寥寥无几。

  一、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缺乏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创业能力不足,亟须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智慧的积累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限制是重要原因。不少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创业最艰难的还不是资金,缺乏知识、技能和信息才是创业的最大困难。单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意识,自我实践锻炼,难以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规模,有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据了解,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开展了相关自主创业的讲座和活动,但是并没有开设自主创业的课程。与创业相比,高校更关注就业。

  2、筹钱不当。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有了创意有了资金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

  据调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超过九成是靠民间借贷起家的。但是大学生在吸引创业投资上存在以下误区:筹钱心切;随意违约;过于执著;不负责任。

  3、缺乏创业综合能力。创业之路,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自主创业就等于是一个人去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它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品质。正因为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那么,在创业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

  二、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借专业之专。对于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机会。IT领域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少,适合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学生。学习通信或医药专业的学生,技术上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些是我国政府重点发展又是全球关注的领域;对于学习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用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当然对于大众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自身在学校期间所积累的能力优势、人脉资源等,在一些资金需求不大,项目周期不长,人手配备要求不多的项目上开展自己的事业。

  2、借发展之势。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会催生诸多新职业。在新兴的市场中,大学生反而因为没有传统经验主义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像IT、电脑、管理咨询、医药科技等这些新兴产业,早已被创业者们列入名单之中。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初兴之时,都需要有充满雄心的年轻人们给它以活力,而这种行业需求,才是创业的真正契机。

  3、借政策之风。国家政策明文规定,以创带就,实现更多人就业。为帮扶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相关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咨询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出台,还有税收及管理费收取等优惠。积极响应创业号召,各大高校的创业大赛也是如火如荼的举行,社会舆论及媒体也给予非常多的支持。总体环境来说,如今的政策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结束语:大学生创业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实现大学生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但是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投入到创业的潮流中。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代社会,如果想投入的创业的潮流中,大学生应抓紧在校学习的难得时光,注重自身创业综合能力的构建,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进而制定出自己的创业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创好自己的业。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组织.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意识培训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丁仁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曹胜利.大学生创业[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

  [4]郭训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6―183.

  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大学生创业分析》

  【摘要】如今社会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80后”、“创业”、“新新人类占领市场”等人们喜闻乐见又见怪不怪的新闻,从而启示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大学生创业是否成熟、可行呢?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自己曾有过创业的经历。有艰辛,也有收获,往往是经验大于收益。该不该坚定地走下去,成了我心中想要解开的一个结。于是,这里展开了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优劣势;政策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

  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很多人还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自己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证明自己的最好途径。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处于“经济”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是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主创业可以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尔.盖茨、张朝阳等人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陌生,他们的创业经历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象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还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别是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有的学生,他们的中学同学或是朋友早就中专毕业或是下海,事业已小有成就,而大学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产生创业的想法,为的是“我要过得比你好”。虽然这并不是坏事,但不能否认,在一些想创业的人中,确实有这种心态。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觉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如果自己创业,时间的掌握上就比较自由。基于这个原因选择创业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没有事还要守在单位里浪费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创了业,就算不睡觉也无怨无悔。

  二、创业的经济学解释

  创业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美国的经济学家斯威格列茨在他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如何被利用。就业还是创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选择。创业选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受到“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表现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中国人穷,穷则思变,穷则创业。所以中国的生存型创业者多,就是说中国多数创业者是为了挣钱吃饭,为了活得更滋润而创业。但20多年来从农民到市民,从科研人员到公务员、海外留学生,一批批创业者无不在为个人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体制的革新做出巨大的贡献。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创业者多为机会型创业者,即瞅准了机会就开始创业。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富有,他们不是因为解决吃饭问题而创业,他们创业是为了抓住商业机会创造商业价值,进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对社会做出贡献。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典型的机会型创业者。他舍弃在哈佛法学院的学业,就是因为他在商业实践中发现了软件产业存在巨大的商机。他及其团队非凡的创造力及软件产业的行业成长性,使他只经过20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传统经济无法企及的巨大财富,进而蝉联世界富豪榜冠军。

  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如何有效地利用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最大化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资源。一般人们有两种选择:就业或创业。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FrankH・Kright)认为,不确定性是创建企业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然对自己选择的经济行为进行预测并承担风险。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原因,人们的预测往往有错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那些不愿意承担风险者更倾向于做上班族,听从老板的调遣,拿稳定的薪水,没有心理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风险;而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则选择创办自己的企业,以承担风险去换取更大的收益和自由。到底是替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创业的可能性应与收益预期相关,可用公式表现为:

  Pr(e)=f(r-w)

  其中,Pr(e)是指独立创业的可能性;r表示独自创办企业可能获得的收入;w表示从事现在工作获得的报酬。

  可见,个人创业的可能性与r和w之间的差额呈正相关。两者差额越大,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创业动机在很大程度上由创业者对收益的预期和现在获得的利益所决定。

  理性的创业者具有“经济人”的本性:趋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创业是有风险的,理性的创业者在享受成功的预期时,也必须承担创业可能的失败风险。创业失败,不仅对收入的预期化为泡影,而且原有的稳定收入也丧失殆尽。因此,客观估计自己的创业能力、科学评价创业环境和创业机会,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准确数据,切实考虑现在的利益,对创业选择做出尽可能科学的经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是经济人应有的理性态度。

  三、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有以下优势:

  第一,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二,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第三,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第四,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劣势:

  第一,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曾有过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第二,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更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第三,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第四,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组织保证。2008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大学生创业还有“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的启动。凡是有志于到西部创业的大学本科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凭创业计划书,或到西部边远地区从事科、教、文、卫工作,都可向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会申请资助。此外,还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KAB)的启动。据悉,该项目是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劳工组织等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选修课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

  总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大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大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大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大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

  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浅谈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高校在创新与创业 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立足于并服务于创新,为此需要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创业 文化等方面寻求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教育模式

  一、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创业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手段,将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创造出新的价值。虽然创业常常是以开办新事业的方式产生,但创业精神不一定只存在于新事业。而一些成熟的 组织,只要有旺盛的创新活动,依旧具备创业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创业必须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反之,创新应是在具备创业欲望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进行有效创新,才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所以,创新与创业两者是辩证的关系。创新孕育着创业,创业充满着创新,创业与创新密不可分。当然,创新与创业也存在区别(表1)。

  正是因为以上的 联系和区别,所以才需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的实现。作为人类文明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必须承担起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早在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此之后,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开始不断的尝试。

  二、 高校与创新和创业教育

  知识 经济时代的大学将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大学在 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限于提供人力资源、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也不只是提供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服务”。一些具有理、工、管学科实力和崇尚“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学,率先突破“教学、研究、服务”的三重功能定位,更多地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确保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力、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就是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典型代表。MIT提出了著名的五分之一原则,规定教授一周内有一天的时间可以用于咨询或者通过参与企业挣钱,而不会受到质疑。这个制度使教授参与企业的活动合法化,从传统的学术研?a href="http://www.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鄙矸菰谥鸾ソ胧谐〉墓讨?他们成为发明家、开发者和企业家。改变斯坦福大学命运的一位关键人物就是后来被称作“硅谷之父”的弗里德力克·特曼,他先后担任过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系主任、工程学院院长、教务长。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30年代,他确定了斯坦福的发展模式,在科学和工程院系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将学院各系和当地科技型公司联系起来,把资源集中于少数几个关键的、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潜力的研究领域。同时,致力于在学院周围创造产业氛围,促使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和创业。1939年,他鼓励他的两位学生利用他们发明的阻尼调节振荡器成立一家公司,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HP公司的前身。在不到一世纪的时间,斯坦福从一个没有太多学术名气的“贵族子弟”学院一跃成为世界名校。

  大学与国家的兴衰,大学与城市的兴衰密切相关。从19世纪到20世纪,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美国大学都发生了世纪之变。19世纪末,尽管美国在世界列强中迅速崛起,但并非世界头号强国。世界顶尖的10所大学中欧洲占了7所,美国只有2所~3所。20世纪末,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在世界领先的大学阵容中也独占鳌头。这就是世界各国政府和高校重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已较早开展了创新和创业教育,更需迎头赶上。

  到目前为止,创新和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伴随着高新区的出现,高新区邻近学校的尝试性创新和创业教育;第二阶段是1997年~2001年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众多大学围绕创新和创业教育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教育部指导下的创新和创业教育试点阶段,从2001年教育部确定试点院校开始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多年的摸索,尽管我国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已经初成气候,但也存在一些缺憾。

  三、 实施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措施

  正是因为创新与创业存在密切的关系,也正是因为高校与创新和创业教育密不可分,我国必须建立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所谓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就是立足于并服务于创新的一种创业教育模式,为此需要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创业文化等方面寻求创新。实施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完善课程设置。创业教育是涉及到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教育,而课堂上的创业课程是零碎的,有的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是简单地将管 理学的部分课程进行移植,教材建设也亟待加强。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创业教育课程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由独立实体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以及创业活动课程构成。独立实体课程是创业教育的龙头和核心,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不是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另起炉灶,而是把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学科专业课程中去,以掌握间接 经验为主要任务;创业活动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学生兴趣和教学条件,选择不同项目,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当然,由于不同高校的功能定位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也应有所区别。在独立实体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以及创业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上海金融学院已经开设了创业创新教育类的综合素质选修课,其中的一门课程就叫《创业与创新能力开发》。

  2. 创新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制度已经阻碍了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建立健全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确立“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调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案例分析、对抗辩论、情景模拟等)、个性化,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 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推动 实践活动。创业 教育与其他教育有着重要区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活动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发和释放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举办与创业相关的竞赛。创业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能力,选择正确的创业目标,这些比赛包括创业 计划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应 组织富有 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2)建立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一是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可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演示高精尖设备,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学校可以成立由学生自主 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建立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教部等实体,在教师指导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创业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三是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孵化器"和创业示范基地,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3)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办法。一是利用校外现成的创业基地或科技园区,帮助具有创业条件的同学进行创业。二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学生进入现场或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三是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学生到 社会和企业挂职,既拓宽了培养途径,又提高了创业的综合素质。(4)搭建社团活动平台。大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等,开展学术 报告、研讨、辩论、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和创业知识培训班等形式,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搭建社团活动平台。

  4. 营造创业 文化。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创业的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 心理的总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首先,应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将创业教育置于与思想品德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要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最后,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活动,定期分析创业成功的案例、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班,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和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培育创业文化,决不仅仅在于培养一些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创业精神、观念和氛围,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以创业为荣、主动创业,在创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教育的轨道,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业教育模式上大做文章。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创业文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相信,随着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深入 发展,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易高峰,赵文华.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复旦教育论坛,2009,(1):53-57.

  2. 谭光兴.坚持教育创新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再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109-115.

  3. 游敏惠.创新创业造就全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评介.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5):772-773.

  4. 吴敏生.创业、创意和大学教育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8,(7):20-22.

  5. 雷家骕.大学的使命与我国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性.中国青年科技,2008,(8):1-1.

  6. 李平,邢娣凤.浅谈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育探索,2008,(11):42-43.

  7. 朱兴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5.

  8. 朱媛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07,(5):65-67.


猜你喜欢:

1.创业的励志成功文章

2.创业的艰辛的励志文章

3.关于创业的议论文

4.创业管理论文3000字

5.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6.关于创业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