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摘要]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63例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与35例同期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未行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F-36量表和Harris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总体健康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 > 0.05),除社会功能外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者的生存质量,减少髋关节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髓关节置换术;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87.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c)-0116-03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LUO Wei CHEN Shunxin YOU Q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anwei 51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after hip replac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serious hip diseases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3 cases of hip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out surgical operation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F-36 measure scale and the Harris hip score scal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tic influencing fact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 score even close to the normal persons with general health (P > 0.05), besides social function index, the other quality of life index and the Harris gra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can obvious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 of patients with joint hip osteoarthritis and severe function disabiliti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duced by hip dysfunction.
  [Key words] Arthroplasty; Total hip replacement; Quality of life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髋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治疗,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疗效,但长期以来,对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多数医生所采用的是Harris评分等疾病特异性指标,主要研究的是患者术后生理功能康复和躯体疼痛缓解,而未能就普通人群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指标形成全面评价。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概念(quality of life,QOL)在医学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关注[1]。本研究旨在从多维度概念视角下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以便更清晰地界定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范畴,为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患者98例,其中,将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确诊且未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32~76岁,平均(63.2±10.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62.7±8.5)岁。经检验,两组患者人口学分布特征相配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关节炎等有关节置换手术指征者;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级为差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超过两次者。排除标准:患者不同意参于试验或随访调查;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慢性疾病等患者。
  1.3 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门诊问卷访问、电话随访等调查方式获取资料,由专科医生应用SF-36生存质量通用量表和Harri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Harris评分包括疼痛(44分)、步态(33分)、活动功能(13分)、畸形(5分)、活动度(5分)等项,总分100分。Harris得分评价分级包括: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SF-36量表共有36个项目,分为8个方面: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H)、精力(VT)、总体健康(GH)。经标准化转换后,上述各维度最终得分均在0~100分以内,平均得分为综合评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经Harris评分表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级为优,总分为(93.0±8.6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3.7±13.6)分],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随访观察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摔伤入院行二次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08%(2/65)。对照组因髋关节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包括摔伤2例,骨折3例,压疮2例,共7例(2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Harris评分作为疾病特异性评分方法,最主要的指征是反映患者的躯体疼痛情况和生理功能情况,而生存质量得分更强调了患者本人的主观感受描述,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人文关怀原则,家庭、社区保健及康复训练等指标均被纳入考量范畴。韦懿芸等[2]研究指出:SF-36量表具有普遍适用性,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严重慢性疾病、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信度、效度较高。本文通过Harris评分与SF-36量表的综合应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更为准确、全面的评价。
  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除社会功能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功能指标得到了恢复与改善,证明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与黄强等[3]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同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 > 0.05),也进一步证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疼痛强度缓解,整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精力等指标得分低于正常人群的原因可能与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因素存在一定关联,也有部分患者因顾虑人工关节磨损或其他关节病变自行限制了社会活动。因此,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可考虑同期行多关节置换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除继续关注生理功能的恢复外,对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社会活动参与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提高也应当重视,重视社区、家庭护理教育的参与,减少患者的术后顾虑。
  Harris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髋关节得分为(92.0±7.4)分,等级为优;对照组得分为(63.7±13.6)分,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这与国内外多数学者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估结论相符。结合髋关节置换术对严重髋功能疾患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秀(>90分)的患者生存质量平均得分均在70~90分之间,仅个别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秀者生存质量得分较低,由此可证实,髋关节功能等级优秀是生存质量评分高的必要条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生存质量量表的总体健康、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指标与髋关节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其原因在于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关节疼痛强度,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途径,对恢复患者总体健康有显著意义;其他生存质量指标如情绪健康、精力等受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诸多因素影响程度较高,与Harris评分相关性相对不明显[4]。这也提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生活质量应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持,医疗单位的努力仅能在手术治疗及康复初期提供治疗帮助,鼓励患者自理、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才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升的关键,这也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成果。
  此外,本调查发现,观察组因髋关节功能障碍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仅3.08%(2/65),对照组则高达20.00%(7/35),表明髋关节手术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对中长期并发症的发生形成抑制作用[5]。从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3.2±10.5)岁和(62.7±8.5)岁。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系统功能自然衰老、退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因此,对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髋关节术后应加强合并症治疗和预防护理工作,同时,高龄患者再行髋关节置换术前也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器官功能、合并症等情况,慎重手术[6]。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严重疾患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髋关节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且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应当与健康干预、社会支持更多地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崔旭,张伯勋,李静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9):666-668.
  [2]韦懿芸,颜艳,王多劳,等.中文版SF-36在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1(2):184-188.
  [3]黄强,李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6):415-417.
  [4]薛源,贺加.SF-36量表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的效果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7):507-509.
  [5]许鹏,姚建锋.节病患者病情程度与体内自由基含量变化分析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5):469.
  [6]陈明,郭承军.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66-67.
  (收稿日期:2011-11-22本文编辑: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