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留下花香】

清晨,离早读时间还有十来分钟,孩子们或吃早点或查作业,见我走进教室,孩子们立马眼睛亮了起来。
  “哇!老师,您今天好漂亮!”
  “老师,您穿旗袍太有范儿了!”
  “老师,旗袍上绣的是什么花?”
  “老师,栀子花的花语是啥?”
  突然,一个男孩低沉的声音传入我耳朵:“栀子花的花语,坚贞永恒的爱呗!”
  一问一答本很平常,但听了这话的女孩子们偷偷抿着嘴笑;男孩子们呢,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位答话的男孩。开始我有点莫名其妙,可再一看那位女孩子,头轻轻低着,十分害臊的样子。清纯而懵懂的少男少女,是否留下了栀子花般的爱恋呢?
  铃声适时响起,孩子们识趣地拿出语文书,读了起来。窗外,从植物园方向飘来一阵幽香,深深吸一口气,啊!是我熟悉的栀子花香!我旗袍上绣的栀子花与若有若无飘来的栀子花香,似乎成了一种自然的巧合。
  人间草木,五月芳菲,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栀子花香的味道。
  刚出师范校门的第一年,我在一所村小任教。那是一所建在小茶山下,群山环抱的小学校。我是12个十来岁孩子的“王”。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小王国”,除了语文、数学,我还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和书法。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和小山村的孩子们一起沐浴着晨露夕岚,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清静自由。
  一天午间书法时,我意外发现,惯常的臭臭的墨汁味儿似乎淡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香味。迎着我疑惑的眼神,孩子们纷纷从抽屉里拿出一束束栀子花:
  “老师,送给您!”
  “老师,中午才摘的,看,新鲜着呢!”
  “老師,您闻闻,香不香?”
  ……
  山里孩子常在山里跑,可是我知道,附近的山岭大多种的是茶叶,要找到野生的山栀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山里蚊虫多,蛇也多,要是……我收下了栀子花,又嘱咐孩子们别再去摘了,不然老师会生气的!
  之后,我把山栀子插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它们没有庭栽栀子那么冲的香气,花瓣也略小,有山野小女孩似的野性和俏皮。花儿开了两日后,渐渐凋谢变黄,我舍不得扔掉,就阴干夹在了书页中。
  与栀子花的大面积重逢是在长沙。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城市,与一种花结合得那么紧密。满城是细细密密掸也掸不掉的栀子花香。行道旁花圃里,它们挨挨挤挤,仰着小脸笑着嚷道:“我在开花!”“我在开花!”市政府大楼后的小山丘,一路爬一路花香;省档案局小花园里的栀子花香,幽幽飘入半掩的小窗。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的45天里,连梦里都枕着栀子花香……“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欣赏栀子花,需要那种声气相投的契合,更重要的是花开日日都是好天气的旷达和闲适。长沙,给我记忆中留下浓郁栀子花香的城市呀,我深深喜欢上了你!
  下午下班回家,路经一家属楼,女友琳,正好在楼前站着,手里捧着两小束栀子花。“回娘家了,山里摘的,香吗?”她把花递给我,笑吟吟地问。琳是大山里的美丽女子,丈夫下岗后,不离不弃,靠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把小家经营得温馨甜蜜,一对双胞胎女儿聪敏好学,快初三毕业了。“孩子们学习太累了,端午假期回老家玩了两天。她们跟我一起采摘了栀子花,可开心了!”正说着,两个梳着马尾辫的少女拿着两个小花瓶跑过来了,她们白白净净,细眉细眼的,跟琳长得很像。小心捧着琳送的几束栀子花,我回了家。
  栀子养在透明玻璃杯里,杯里的水眼见着一寸一寸地浅下去,这些小家伙们喝水挺厉害的嘛!它们是攒足了劲儿要开花呢!栀子花开,空气里的芳香小精灵们纷纷振动着自己的翅翼,似微风吹拂,似泉水浸润,我的五脏六腑清爽极了,通透极了!
  《本草纲目》中说栀子又叫“桅子”,“危,酒器也,危子象之,故名,俗作桅。”《汉书》上曾记“汉有栀茜园。”《晋书》上载有:“晋有华林园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栀”右边的“卮”也是一种酒器。难怪我这不胜酒力之人,闻之便醺然欲醉了!
  绘本画家蔡皋写栀子花饶有情趣:
  栀子有两颗白了出来,夏日已没有那密集的灰点子一样的小虫来图它的甜蜜,纯粹得很。
  栀子花盛开的时候早已过了,这两位落了单,它们商量好了的吧?
  深夜,透过银色的蚊帐,栀子花香袅袅,我不禁遐想联翩:蒲松龄这老夫子喜白牡丹,喜菊喜荷喜耐冬,才会有香玉、绛雪、葛巾、黄英等娇柔优雅的花精盈盈而入《聊斋》;曹雪芹呢,则把满腔挚爱给了绛珠仙草化身的林妹妹。如果让我选择,我偏要做一枝栀子,食人间烟火,具七情六欲,留下花香,大俗亦大雅。只是怕栀子花们会斜着细眼,朝我轻啐一口说:“香就香得痛痛快快的,你,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