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相关论文2000字范文: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毛概

  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篇一:《毛泽东思想的探讨》

  摘要:本文概述了和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对世界的国际影响,高度赞扬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价值。

  关键词:世界 影响

  1 概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对世界的影响

  国外对于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至今为止仍在升温。苏联是最早将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12月苏共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就先于中国的《人民日报》刊载了《实践论》;50年代美国学者本杰明·施瓦兹出版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崛起》,可谓是西方研究的开山之作。

  2.1 毛泽东外交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在毛泽东国际战略中,“三个世界”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毛泽东晚年在国际战略层面上对世界的研究,其精华部分主要包括在这一理论中。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是依据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得出的结论。他希望以第三世界为主体,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观点反映了毛泽东对世界新结构的认识和力图建立对霸权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等悲观主义大肆横行。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毛泽东力排众议,于1946年4月写下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他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因此,美、英、法和苏联的关系,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的问题,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妥协的问题。”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美、英、法和苏联之间的这种妥协,只能是全世界一切民主力量向美、英、法反动力量作了坚决的和有效的斗争的结果。”这说明,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只有经过世界人民的不懈斗争,才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冷静观察,正确地得出了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世界和平力量将压倒战争力量的重要结论。大胆预测出,对峙的美苏迟早会达成某种妥协,从而避免爆发战争。

  2.2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世界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

  军事领域,是毛泽东一生最辉煌、最精彩的一个活动领域,是中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对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2.1 对尼泊尔的影响

  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各国人民的斗争热火朝天,他们都把中国当作范例,许多国家派人到中国“取经”,学习斗争经验,然后用于本国的实践。在尼泊尔,“毛泽东主义”指导与领导着尼泊尔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尼泊尔共产党奉行缜密的“毛泽东主义”,他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积水二千里”。经过数十年的卧薪尝胆,最终靠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尼泊尔民意,结束了国家君主制度,建立了联邦民主共和国。尼泊尔首任普拉昌达说:“没有毛泽东主义指导我们,便没有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的今天。”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殖民地国家反对外来侵略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巨大,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英、美、法、日。

  2.2.2 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巴特曼说:“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但研究游击战运动问题,事实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很多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西方国家的军事理论所吸收。如: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重视人的因素,注重群众战线,研究游击战,强调群众纪律等有关内容,都被吸收到美国作战条例当中去了。当然他们战争的非正义性质决定了他们对这些原则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逐渐被各国所接受,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军事学术还将进一步产生重大影响。

  2.2.3 对美国的影响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雷霆万钧式的胜利大进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震撼了世界,当然也震撼了美国朝野上下。1961年,肯尼迪下令美国陆军要研究毛泽东游击战争的理论,据说美国的西点军校还专门开设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课。1989年上海一家报纸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至今还要求把毛泽东军事著作作为必读书。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他的《毛泽东的战略》一书中,公正而客观地说:“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弄得苦恼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2.4 对日本的影响

  60年代至70年代,在国外研究领域,日本仅次于美国。日本学者新岛淳良作为对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编写了许多关于的论著。他认为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是在战场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本共产党也创办了很多宣传的进步报刊,呼吁广大日本人民要深深体会到“只有,才能救日本。”在指引下,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深入发展。群众高举毛主席画像,高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向日本官僚主义展开进攻。

  3 结语

  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史有着深远影响。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更是唤起世界受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精神的缔造者,同时还是推进世界哲学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缔造者。不仅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更是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600.

  【2】姚有志,陈宇.毛泽东大战略[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42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85.

  【4】杨凤城.研究述评[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8.

  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篇二:《对钱学森之问的深思》

  摘要:温家宝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温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这种回答其实是不能让钱老和满意的。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 思考 中国大学 杰出人才

  一、 何为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公开信。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发出公开信的沈正赋等11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天前,我们满怀悲痛送别了钱学森老人。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老对国家民族、对科学研究、对青年人才、对科学道德的挚爱,感动了全民族。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连日来,人们在缅怀和追思中,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

  这11位教授认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为此,他们愿意通过《新安晚报》,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给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同仁发出《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封公开信。

  “我们不但要造就科技将才,更要注重培养帅才”,这是钱学森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培养更多年轻人才,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1956年2月,钱学森向国务院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10月,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

  钱学森向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开讲《导弹概论》,从零开始教授相关知识。 若干年后,“导弹扫盲班”里的大学生们成为中国航天的领军人物。

  在钱先生的家里,有一个他非常喜爱的礼物――一个“神舟”号飞船的模型。那是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我要让他放心,载人航天工程进展顺利,国防科研后继有人。”

  王永志就是被钱学森称为“很会逆向思维”的年轻人。1964年,30岁出头的他第一次进入发射场,参与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的第二次发射。

  “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老提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我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正是钱老的超前眼光和放手使用新人,保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后继有人和持续发展。”王永志说。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人们知道,一颗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钱学森星”在苍穹闪耀。

  不单是仰望,我们更愿看到一片灿烂的星光。

  二、 钱学森之问的来源

  北京师大附小、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大、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这是钱先生一份延续的、跨越东西的求学轨迹。在这样一份成长经历背后,我们可否触摸到教育成就一位天才的脉络?

  钱学森曾说,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北师大附中的6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在他列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17人名单中,除去父母和国家领导人,都是他从小到大求知路上的恩师,其中北师大附中就占去了7位。还有一位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

  北京师大附中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6年,一辈子忘不了的6年。

  钱学森入学时,北师大附中校长是著名教育家林励儒(新中国初期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在他领导下,附中的教与学弥漫着开拓、创造的良好风气,可谓积贫积弱年代得天独厚的一片沃圃佳苑。

  在他的记忆中,学生临考是不做准备的,从不因为明天要考什么而加班背诵课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考试结果,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

  正是因为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海外留学给他留下创新的深刻印象,让他不断的发掘我们中国大学里所欠缺的一种精神,也不断的质疑我们中国的教学制度,他讲究创新,他重在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他强调“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在他90岁的高龄的时候他依然还是很惦记着我们中国的长远发展,他的人格魅力就像一盏灯塔,永远照亮着我们这些90后的学生不断前进创新。

  他强调,教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革,我们在制订教育方针时,一定要向前看,像邓小平要求的那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性、国际化的教育标准,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教育的内容。尽快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

  三、 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中国现在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杰出的人才比较少,比较少的原因,一方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一方面也有我们家庭教育培养的问题。

  就从现在我们的大学说吧。现在考大学容易了很多,只要你头脑正常,思维清晰都能考上一个学校。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上了大学三、四年以后都要走上社会。也意味着学生生涯的结束。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上大学不是为了好好学一门专业,也没人去学。而是认为“混”很重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专业的学习,是其次的其次。只要每门考试及格,没有毕不了业的。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没几个老师会和大学生去说的,大学生自己也认为到了大学就是潇洒人生的开始,整天玩乐。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到了社会才发现什么都不会,才发现原来专业技能真的很重要,专业技术岗位的薪水要高出普通岗位好多。因此造成了痛苦的小学,中学时代,快乐的大学时代,落寞的抱怨的社会时代。而发达国家的教育。学生有着快乐的童年,中学时代,有着严谨治学的大学时代。将孩童时代的想象能力带到了大学时代,想象力加上扎实的大学时代学习的专业技术, 以至于以后为国家的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一个民族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的发展。

  就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言,教育体系需要积极融入社会,同时又需坚持独立精神,在经济潮流冲击一切的今天,活跃的商业气息和市场环境无处不在,其间所夹杂的喧嚣和浮躁必定会打破传统校园的宁静,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仍坚持教育的本性不受干扰,就更需要重视品性蕴育,要培养出学生坚毅的意志和强大的自信心,能够置身物欲而不被侵蚀、直面压力而不折腰、坚守真理而不退却。这样的教育体系更具有自我修复和进化能力,更能支撑和促进社会经济和道德的发展。

  教学体系需要以塑造学术性格、创造学术氛围为主,所培养的人才通过融入改造环境,能够在所处环境中植入自己的理念和风格,起到感染和引导作用。另外,重视教育不是简单的经济投入,也不是单纯的政策倾斜,而需要培养尊重教育和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开放的教育管理体系和尊重学术的社会气氛,不至于让教育和学术沦为行政权力的木偶和商业活动的玩物。

  钱学森大师虽然已经逝世,但是他的问题以让让我们思考,中国虽然当代没有很多的杰出人才,但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发展,随着神九的升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更为世界所重视,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的教育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可以相信,我们中国的未来会有第二个甚至更多的钱学森出现。

  作为大学生,我们也该从钱老的问题中深思很多,毕竟教育问题一方面有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也有我们自己不努力,不钻研的惰性问题,钱学森和我们受着同样的教育,甚至我不如我们,可是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钻研精神为我们国家开辟 了一条新的道路。钱学森固然伟大,我们的当代大学生,也该向伟人致敬,向伟人学习。

  参考文献:

  【1】网络:摘自靳晓燕,“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2009年12月5

  【2】著作:摘自叶永烈,《走进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9-10页

  【3】网络:摘自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

  【4】网络:摘自徐川沣,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2012年5月15日

  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篇三:《热点问题在《毛概》课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深度和广度最大的。因此,无论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普遍反映学起来枯燥难懂。为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精神,我们尝试引入热点问题,对《毛概》课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 热点问题 教学模式 分析比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05方案实施后,各大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马工程统编的教材,这套教材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相对抽象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地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具体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特点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又有一些区别,他们更愿意动手动口,参与到学习之中来。笔者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逐步认识到,只有把枯燥的理论和鲜活的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好热点问题这一重要资源,才能让课堂更生动,学生参与度更高,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1热点问题在《毛概》课中的作用

  热点问题分为理论层面和感性材料层面。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主要是专科层次,有少量的职业本科。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围绕着“有趣”、“有效”、“有用”三个目标,在《毛概》课的教学改革中,把热点问题主要定位在感性材料层面。即用新闻材料的形式,让学生增加对世情和国情的认识,从而达到和教材理实结合的效果。新闻播评,具体来说,我们希望能起到三个方面作用。一方面引导那些两耳不闻国家事,一心只看娱乐报的学生,养成关心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感受世界和国家每天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另一方面,通过对新闻事件的短评和讨论,结合教材理论知识,让学生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地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新闻播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吸收、评价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

  2贯穿热点问题的实践研究

  2.1问卷调查

  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之前,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课题组成员老师所授课的大一大二年级,随机抽取了本科层次学生40名、专一、专二层次学生各100名,以及10名补录学生。共计25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回收率98.5%。此次问卷设计了6道题目,了解学生手机关注的偏好,了解学生对新闻关注的内容偏好等。

  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不容忽视,手机是学生对外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窗口。令人遗憾的是,打游戏、聊天、看视频和购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机主要做的事情。用手机看看新闻的学生并不多。每天都看新闻加上偶尔用手机看新闻的学生比例加在一起也只有35.6%。每天有固定浏览新闻习惯的同学,不到20%。在关注新闻的学生中,每天都会关注时政热点新闻的同学仅占8.9%,78%的同学对娱乐新闻感兴趣。这个数据,和我们整个社会“娱乐至死”的不良氛围有关系。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改革,能使这一数据发生积极的变化。

  2.2开展“我爱看新闻”的主题活动

  “我爱看新闻”主题活动就是让学生课后搜集一周内发生的最新时事新闻和动态,用PPT或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并进行口头播报与评论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后教师进行新闻点评,把握新闻主流思想导向。通过“导一学一播一评一析”,五个环节层层相扣,层层递进,将实效性贯穿其中。所谓的“导”,主要针对部分学生不知道在哪选题,如何选题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和设置播报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一周内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时事与社会热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2016年3月的两会,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说,奥巴马访问越南,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等等。

  总的来说,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选择了适当的新闻主题后,要独立完成PPT的制作,案例的解析,甚至视频的剪切制作。还要将自己对新闻的评论观点进行整理,把要点罗列到PPT上进行展示。整个过程下来,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锻炼。很多学生就此反映,因为有这个活动,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份PPT文稿。每堂课开始的5-10分钟,笔者会留给1-2名学生上台来进行展示。全班学生或按照学号顺序或按照自愿排列的顺序上台,一学期下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这个活动。同时,我们让这个活动的成绩和平时成绩直接挂钩,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95后”学生本来就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再加上这个活动的奖励手段,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在上台展示这个“播”的环节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学生课后精心准备过,对新闻的熟练程度很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有应付之嫌。当然,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另一个好处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展示新闻内容之后就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笔者对学生在整个“我爱看新闻”活动中的重点要求。笔者认为学生对每一条新闻都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新闻事件本身意味着什么?它背后有什么样深层次的意义。国家层面的大新闻和社会层面的民生新闻,学生点评了以后,其余的学生也可以针对相关问题发表看法和讨论。通过评论或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科学辩证地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不同思潮,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出客观、全面、精确的分析,答疑解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认同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2.3主题活动成效分析

  《毛概》课全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保持不变,问卷内容进行了调整。在问到你是否会关注时事新闻这个题目时,样本中84.5%的学生说会,62%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会看。这和我们先前的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有了很大的差别。每天关注时事新闻的学生提高了3倍多!学生最感兴趣的新闻类别里(多选),时事政治占到了32.6%,社会新闻占到了59.9%。和先前调查相比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与此同时,娱乐类从先前的78%下降到70%。这充分说明,通过一学期《毛概》课崭新教学模式的引导作用,学生开始从被动看新闻,演变为主动看新闻,开始慢慢发现时政新闻和社会民生新闻其实和自己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不断在给学生传输这样的观点,作为中国社会的成员,要想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必须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欣慰地发现,这个主题活动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很高的。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和“比较有意义”的学生占到了样本的83.2%。认为这个活动自己“很有收获”和“有一定收获”的学生占样本的80.7%。

  3启示与思考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全面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又紧扣教材大纲,这对于所有的思政课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毛概》课尤为突出。在众多满堂灌的形式中,“时事播报”这一形式让很多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彭博(1982-),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俞玲.浅析“新闻播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35(1):139-142.

  [2] 范伶俐.“时事播报”在高职《毛概》课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59-61.

  [3] 张春宇.“新闻播报”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51-53.


猜你喜欢:

1.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4.大一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以上

5.大学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6.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