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清题目出误区】审清题目

  要想在高考中答好诗歌鉴赏题,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审题时稍有不慎,不能把握问题的要点甚至错误地理解了题意,那么答案就会出现偏差。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审不慎,满题皆输,所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
  
  �琊山。②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题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误 区 列 举�
  
  错例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冰雪消融溪水上涨,游客渡溪,溪水中漂满落花
  三幅画面,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孤寂,希望得到任用,希望朝廷清流常在,除去奸邪小人,造福百姓;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
  
  ;表明自己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错例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荡的山谷中雪已经融化,溪水上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水漂流的雪后渡溪图,表现了作者被贬
  后抑郁不得志,又不愿随波逐流,要坚持正义的感情。�
  错例三 这首诗描绘了雪水融化溪水上涨图、游人渡溪图、花随水流出图,表达作者不得志,无法施展才能的无奈之情。�
  
  错 因 分 析�
  
  
  本小题实际有两个问题;一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二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些学生为了节约时间,匆匆扫一遍题干就开始答题,结果经常出现看错题的现象。第一问题干中明确问到“哪几幅画面”,很显然导致错例二的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只概括为一幅画面。另外两个例子在这一问还是注意到了命题者的意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概括出三幅画面。�
  本小题的第二问问的是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事实上这一小题就是问了一个有关“景语”和一个有关“情语”的问题。
  
  这首诗实际上所表现的是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但错例一写成了“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孤寂,希望得到任用,希望朝廷清流常在,除去奸邪小人,造福百姓;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表明自己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错例二写成了“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得志,又不愿随波逐流,要坚持正义的感情”。错例三写成了“表达作者不得志,无法施展才能的无奈之情”。�
  很显然写出这样的答案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读懂诗句所写之景,也就无法领会诗句背后所传达的情感了。
  
  正 确 答 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另 辟 蹊 径�
  
  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漂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
  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产生诸如“被贬的无奈与孤寂、抑郁不得志”,“又不愿随波逐流”“无法施展才能的无奈之情”等这样错误的答案呢,除了没有真正读懂诗句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出在审题上,那就是错误地理解了本题中的注释。�
  题目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获得这个信息之后,不少同学想当然地就认为诗人遭到贬官之后一定十分痛苦、抑郁。的确,一个人遭到贬官之后
  
  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并且会将这种情感诉诸笔端,但是
  
  诗人欧阳修却是一个旷达之人,他绝没有沉湎于这种痛苦之中,我们看他笔下的景物无论是“雪山”“溪流”还是“山花” 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都充满了春天的独有的美感。试想如果心中充满痛苦,又如何能从眼中看到如此美好的世界?再者,欧阳修在被贬滁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醉翁亭记》,这是同学们初中学过的经典篇目,也是必背篇目,可以说《醉翁亭记》 是一篇风格清新、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子周围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都闪烁着思想光芒。而作者内心深处的抑郁之情则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
  吐露出来的。联系以往所学,我们就不难体会作者在此诗中所表达的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了。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作者:张琳,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