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我见|素质教育之我见2000字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世界各地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素质教育要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三千年前的孔子就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没有问题的思维,只能是一种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我们的教学,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读书中带着问题去读。所以,老师恰当的提问,设置问题的方法,尤为重要,它是我们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的问题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需要我们在设置问题时,有一定的技巧。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教师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有位长妈妈给幼时的鲁迅讲了美女蛇的故事,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一个怎么样 的人呢?她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地方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就能从中找到答案。《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阿长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就能从中找到答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篇文章吧!”老师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的教学,不单单是一两个问题,而是由许多问题构成完整的一节课,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疑问中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要从整节课出发,布局谋篇,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问题。正像教育家皮亚杰指出的那样:“教师工作不是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开放式教学,以各种形式质疑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好创新能力。首先课堂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的灵活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针对性,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有一次在教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时,一般的解释是:“大户人家的酒肉多的吃不完,都发臭了,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骨……”我刚解释完,有位同学就站起来说:“老师,既然是有‘冻死骨’,那么就说明是冬天,那么肉怎么会发臭呢?何况酒是不会发臭的。再说古时候,生活水平低,说豪门贵族家里的酒肉多得发臭也不符合当时实际。”话音刚落,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赞同。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然后让学生谈论各自的看法。有学生说:“作者是为了通过对比,来反映两个对立阶级的贫富差异。”有的说:“两句诗写的不是同一个季节。”有的说:“‘臭’在古音里读xiù,就是气味的意思,并没有发臭的意思,只是到现在才理解成变成臭味的意思。我觉得,作者是说,大户人家的酒肉香味不停飘出来,而路上却有平穷人家,冻饿致死的尸骨。”我对同学的看法表示赞同,并特别表扬最后一名同学,他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希望同学们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他们“异想天开”。
  三、恰当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它的实质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施教行为能引起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例如有时老师的提问,学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变直为曲,深入诱导。如在学习说明文知识时,我们可以给同学们介绍生活中很多用到说明文的地方:药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同学们有了经验后再提问: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哪些方面?这样的提问化难为易,因势利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学、乐学、深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